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等的夫妻地位,能够克服婚姻中的自卑。但在家庭中,除了夫妻和睦以外,还有就是孩子的教育!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可以有一个恐怖的数据告诉你,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学生正在逐年上升,在北京出现抑郁症的学生就在总数的32.19%,这已经成为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明明爱子如命,可为什么孩子却在受苦呢?
作者在对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后,发现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青春期是人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出现重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自卑心理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
青春期的青少年,面临着身体产生巨大的变化,心中的迷茫和懵懂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同时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地位,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不再拿儿童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去遵守社会的秩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让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孩子,产生了畏惧和恐慌,最终引发自卑心理。
有位心理咨询师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找他咨询,说自己并不想上学,每当他进入学校就会感到焦虑紧张。
在心理咨询师的询问下,他说出了自己不想上学的原因,原来他在上高中之前,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当他进入高中以后,学习难度的加大,和同学关系的复杂化,让他感到非常不适应。
同时父母和家中长辈也给了他非常高的期望,这让他对高中未来的学习生活感到恐慌,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卑,这才导致了出现紧张焦虑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多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是因为缺少合作能力,无法顺从适应社会!
而如果一个人从小娇生惯养,那么他就会变得只知索取不懂回报,不知感恩,总是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藐视他人不屑于合作,就更无法顺利的适应社会了。
当我们去观察身边青少年的家长,发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人将孩子当做掌上明珠,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极力袒护孩子的无理取闹,这种对孩子的溺爱最终让孩子在青春期面对自己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压力,变得自卑和无助。
诸多因素的综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到自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这也在警示着我们: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用更科学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孩子为他们营造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比他们考第一名更加重要!
这里给各位爸爸妈妈们提供三个建议:
首先,父母在家中要做到平等的合作!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能否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将对孩子未来合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影响!
作者在研究中,遇到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处于绝对的权威,母亲和孩子都必须遵循父亲的命令,这让孩子习惯了,在合作中处于被征服者的位置,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变得保守被动、畏畏缩缩。
因此在平等地位之上相互合作,这不仅仅是维持婚姻的关键,也是孩子教育的首要条件!
其次,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能一味宠爱。
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作为融入社会的重要一环,合作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孩子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应该直接放开双手,适当让孩子接触最真实的社会,获得自己对社会对真实的思考,提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最后,家长还需要对孩子青春期的变化进行启蒙和引导。
当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身体的变化,心里的改变,性意识的启蒙,以及社会责任的变化,都让思想还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难以接受,而独立意识的增长,也让孩子羞于与父母讨论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所以作为家长,在这段特殊的时期,要多与孩子交流,学会倾听,不要着急训斥,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他的心理障碍也要加以及时的疏导,让孩子以正面健康的心态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变化,这样才能减少他们自卑的可能!
今天对自卑与超越的解读,聚焦了家庭与亲子教育问题,那你和我也一起延展想一想,在平时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把姿态放低,对家人付出多于索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是过分溺爱了,还是忽视他,习惯端着家长的架子说教呢?
学习是为了建立觉察力,如果有也不用担心,从现在开始改变,一切都不晚!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