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谈注意力

谈谈注意力

作者: 德润长江 | 来源:发表于2021-10-11 16:05 被阅读0次

    谈谈注意力

            注意力在哪里,成长就在哪里!

            今天谈注意力,要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一个是跑到了台湾的蒋介石。

           先说蒋介石,此人注意力比较多元化,有可能是对自己比较自信,想着能一心多用吧!用一个小故事来证明。这个故事里有陈赓,陈赓是我国的传奇将军,在黄埔军校时就非常优秀,是“黄埔三杰”之一,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蒋介石非常赏识他,第二次东征时将他调到总司令部担任警卫连长。当时前线的战斗非常激烈,第3师被敌人包围,有全线崩溃之势。蒋介石的司令部也受到冲击,他本人也差点成了敌人的俘虏。陈赓不顾危险,背着蒋介石跑了很远很远才摆脱敌人,到达安全的地方。蒋介石后来多次感叹“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但心里非常清楚:当时是陈赓救了他。蒋介石后来背叛革命,杀共产党员根本不眨一下眼睛,对于共产党当时很多的高级干部,抓住了基本都是电令“立即,就地,枪决”,唯独对陈赓大加重视,网开一面。1933年3月,陈赓被捕后,蒋介石就迫不及待的赶去见他。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匆匆赶到时,陈赓却不肯见面。他刚一进屋,陈赓就抓起报纸捂住自己的脸,任他在自己身边绕来绕去,就是“不给面子”,始终用报纸捂着自己……。很多的黄埔军校同学都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何况救命恩人的陈赓,那么陈赓为什么不愿意跟着蒋介石呢?原来是蒋介石早年曾混迹于上海滩,曾经炒过股票,后来也没停手,就连东征的紧张时刻,也在指挥间隙打开收音机听上海的股市。看到这一幕的陈赓非常失望,认为蒋介石只想投机发财,不能承担推翻压在旧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重山的责任。你想想,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地,岂能容此分心旁骛,他不败谁败!

           再说毛泽东。非常专注,就是一直探索为解救苦难中国和人民的道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早年给父亲写的《七绝》一诗,就阐明了自己求学探索的坚决,志向远大之高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湖南师范时,求师,征友,练身体,都是在为日后的艰苦奋斗准备精神。人民,在毛泽东心里的地位是崇高无上的。这个人民,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工人和农民之分,穷人和富人之分,他思考的,永远都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疾苦。1917年暑假,他与萧子升曾以“游学”方式,考察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月有余,收获颇多。1917年冬,毛泽东到浏阳县文家市铁炉冲一带考察。1918年夏,毛泽东与蔡和森一起环绕洞庭湖对益阳、湘阴、沅江作了为时半个多月的考察。通过多次考察,毛泽东真切地了解了农村的实际,他看到农村存在着八种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游民。对农村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的这种了解,为他后来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以及农民问题提供了最初的事实经验。大革命时期,尤其是中后期,毛泽东以极大精力从事组织农民运动的工作以及调查研究工作。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以后,毛泽东特地对当时全国土地占有情况作了调查。从中了解到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及官吏,总共占有全国耕地的百分之七十。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贫农、佃农和雇农,却只占全国耕地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这些调查材料为农村土地革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供了根据。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华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为了回答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支持并更大规模地掀起农民运动,毛泽东1927年1月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五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指出,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农是农村中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正是在长期、广泛和深入调查农村的基础上,毛泽东不仅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动力,找到了一条革命阵线,而且从理论上提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有趣的是,毛泽东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出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抓了笔杆子。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黄埔军校校长以及广州市卫戍司令,抓了枪杆子。可是后来,笔杆子把枪杆子赶到了孤岛台湾,正是因为笔杆子一生专注于人民,不仅写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写出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更写出了“打土豪,分田地”这样极具号召力、感染力、行动力的大标语。反观枪杆子,要钱要权要独裁,要的太多了,最终啥都没要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注意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tc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