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非暴力沟通》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P97-100 一位先生临死前的谈话
有位病人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在他被送往医院前,一位前来协助的护士以及他夫妇两人在他家中有了以下一段对话。谈话一开始,他太太就谈到了他们的家庭护士。
太太:“她不是一位好护士。”
护士:(体会这位太太的感受和愿望) “你希望护士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太太: “她什么都没做。只要他的脉搏稍微快一些,她就让他停止走路。”
护士:(继续体会她的感受和愿望) 他很少活动, 你担心他无法恢复健康,是吗?”
太太:(哭了起来)“是的,我真的很害怕!”
护士:“你很害怕失去他?”
太太:“是的。我们一起生活了一辈子。"
护士:(注意了解她的其他感受) “你担心,如果有一天他走了,你将无依无靠?”
太太:“我无法想象,没有他,我怎么活下去。 他总是在我身边。”
护士:“所以,想到自己要一个人生活,你感到很凄凉。”
大太:“除了他,没有人会和我生活在一起。你知道,他是我的全部。我女儿甚至都不和我说话。”
护士:“想到你女儿,你仪乎就很伤心,你希望你们的感情能好些?”
太太:“是的。但她很自私。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生孩子?生孩子有什么好?!"
护士:“听起来,你很失望。在你先生病重的时候.,你希望能有亲人在你身边。"
大太: 他病得这么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除了你,我甚至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总是沉默不语……你看看,他一句话也没有!”(她先生仍保持着沉默)
护士:“你是说,在这困难的时刻,你希望你们两个能互相支持?”
太太:“是的。(她停了一下,然后,提了一个请求)我想请你用刚才谈话的方式和我先生谈谈。”
护士:(想丁解这位太太的目的)“你希塑他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太太:“是的,是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希望他愿意讲几句。我想知道他现在的心情。”(通过护士的帮助,这位太太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并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常常并不了解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们看到一个明确的请求——“请你用刚才谈话的方式和我先生谈谈”——如何成为献给另一个人的礼物。护士现在就可以采取行动来满足这位太太的心愿。这改变了屋内的气氛——因为她们成为“同事”,开始“一起工作”。)
护士:(转向那位先生)“听了你太太刚才和我的谈话,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先生:“我真的很爱她。”
护士:“你愿意现在和她谈谈吗?”
先生:“是的,我们需要好好聊聊。”
护士:“你病得这么重,你愿意告诉她你的感受吗?”
先生:“感觉不太好。”(我们常用 “好”或“坏”来描述感受。使用更为具体的词语,将有助于他太太更好地了解他的感受。)
护士:(帮助他进一步表达感受)“你担心你的病治不好吗?”
先生:“不,我并不担心这个。”(注意: 护士猜得不准确,并没有妨碍他们的交流。)
护士:“生活变成这样,你感到恼怒吗?” (由于这位先生难以表达他的具体感受,护士就继续协助他。)
先生:“不,我不生气。”
护士:(这时,她决定直接表达她的感受。)“我有些困感,不知道你具体是怎样的感受。你可以说说吗?”
先生:“我想,我是担心,我不在她身边,她怎么办。
护士:“你担心她无法独自面对生活?”
先生:“是的。我怕她没有勇气活下去。"
护士:(她知道临死的病人常常因为惦记亲人而放心不下。有时,病人需要他的亲人告诉他,他们准备好了面对他的死亡——这样,他才可以放心地离去。)“你是否想知道你太太现在的心情?”
这时,他太太加入了谈话。当着护士的面,他们开始亲切地交谈。
在上述的对话中,太太开始时表达的是对家庭护士的不满。随着对话的深入,她意识到,在这人生的艰难时刻,她极为渴望加强与先生的联系。
I
what:通过案例,作者马歇尔讲述了一个人们习以为常、以至于熟视无睹的习惯:人们不善于表达真实感受和目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听众也无法正确理解到意思。
why:沟通成功,需要说者和听者都要准确。其中,说的准确占了大约三成的重要性。听的准确性占了七成的重要性。俗话说:人的思考是三维的,但是表述只是二位的,所以如果仅仅听表面意思,有可能会听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原因。而听的过程,不存在从三维降到二位的过程,但是,如果有技巧的倾听,可以从说者表面的二位,通过深挖,逐步构建出说者思想深处的三维,从而达到真正有效沟通的目的。
how:深度倾听分为几个步骤:
1.专心听。
全神贯注的、心无旁骛的、耐心的听,不要主动打断说者的表达,直到说者主动停下来。
2.猜测感受和愿望,并说出来。
在听的过程中,猜测说者可能的感受和愿望,当说者主动停下来后,把自己的猜测表达出来,与说者验证。如果获得了认可,
3.猜测更多的感受和愿望,并说出来。
有些时候,感受和愿望是多个交杂在一起的,所以,要多猜测更多的感受和愿望,当说者停下来后,把猜测表达出来,继续验证。
4.推理真实目的。
通过得到验证的感受和愿望,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猜测说者的真正目的。并说出来,与说者验证。
A1
上周我记到客户的一个新产品需求,工程所需的建材,需要增加一个颜色,所以,要求我们公司试制样品,提供给他们参考。我接到任务后,把客户需要报告给相关领导,领导也很重视,要求我们尽快提供样品,不能耽误供工期。
我和我的同事,加班加点的工作,终于在三天后提供了样品。客户一看很满意,于是修改了订单,后续没有生产的产品,全部改为新颜色。
于是,对于公司而言,此订单的总量没有改变,可是由于新增颜色,导致公司的原材料库存增加,生产过程的废料增加,利润下降了。
A1+
下次如果客户还提出很详细的要求,我会尽可能的争取与客户面谈,从客户表面的、具体的要求,深挖客户的感受和愿望,推测客户可能的真实目的,并与客户达成一致。而不是盲从客户的具体要求。
A2
上周公司领导下发了一个工作文件,要求修改工作汇报流程。经过一周的试行,同事们有很多怨言,我计划在本周内,找一个领导比较空闲的时间,和 领导沟通,确认领导的真实目的。
我计划谈话主要按照下面的提纲进行:
我:领导,新的工作流程已经试行了一个星期了,不知道其他部门的同事们执行的怎么样呀?
领导:……(由于同事们都有怨言,所以,领导肯定会有语气,我会猜测领导的感受是什么)
我:领导,大家现在这个状况,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失望或者生气呢?
领导:……(视情况,看是否有必要继续猜测和验证)
我:领导,我猜啊,你让大家修改这个工作流程,是不是为了……
领导:……(通过领导的叙述,来推测领导做这个工作的真实目的)
我:明白了,那我有一个建议,你看怎么样哈…………
通过以上的计划,我希望我能够准确理解领导的真实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