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第一条就是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换言之,如果有外力干涉,则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有持续的外力干涉,则会持续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从整个社会的演化看,这条定律也大体适用。鸦片战争后的内外交困,尤其是1920年代后越来越残酷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使阶级斗争的理论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深入中国社会,甚至逐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和气质。
这个过程,在1949年以后表现得特别突出。从针对党员干部和工商业者的“三反”“五反”运动,到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从涉及党内外的审干肃反,到涵盖全社会的反右派斗争;从党内反右倾到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斗争,再到城乡“四清”运动;整体来看,党建政后一面建设,一面全方位、多层次、持续地整合社会。
通过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就可以从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中清晰地看出来。不管是旧社会的党外知识分子,还是资深的党内知识分子,都要接受持续的思想改造。
这个过程中,阶级斗争意识虽然时强时弱,但一直贯穿始终;党内高层在理论上的转换、各级人事关系上的纠葛,也与持续不断的运动相始终。
到1960年代中期时,至少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已经显示出,自革命战争年代而强化的阶级斗争意识,已形成巨大的惯性深刻影响到社会各阶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