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所伤,和伤害到的。皆是爱你的。
在写这在上面这一行字时,我是带着一腔的“嗔意”,
跟先生结婚两年,给予我最深体会的是他对我许多的嫌弃与不满。在这一方面,我知道自己本身确实存在着问题和毛病,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俩以前的价值及对事物的看法,完全是两极分化。
我常常无法接受,他用他那种无比“烦厌”的态度来 对待每一次犯下的错。而我无法接受的原因是:因为在我的内心里,已经套下的一个既定的“模板”
「老公是自己人,老公是一个男人,男人就应该要体谅女人,照顾女人」 的这个模板
而带他用那种态度来处理我的“毛病”时,在那个情境下,我关注的点,已经不是自己的“问题”
而是: 不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小事,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理智完全丧失,沦为一个“不明智的怨妇”与此同时,我老公是不可能进行这么一段亲亲抱抱安抚安抚,而是增加了他的无语与厌烦:「这件事明明就是你做错了,你怎么还有理?」
对我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巩固了他内心对我“不良看法”的这个印象。
于是乎:在有同样类似的事件发生,我们俩的矛盾便越积越多,彼此更加看不顺眼看不惯。
而当今日,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时,我能够沉下心,从以前的“惯性情绪思维”走出来,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我们俩的这个“纠纷”
原来……我们,只不过是沉浸在各自的“臆想
””里,
“我”既然犯错误了,那么就,老老实实的听他训,然后把东西整理好。并时刻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少在犯同样的错。有他的存在,便是在提升自我呀。
而以后,学生也像我如此般,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时,当我准备进行“批评”时,那么就要先安抚好学生的情绪,因为犯错,也不是学生的本意,我相信每一个人,不管是谁,都不想自己“犯错”只不过是 “”无始劫以来”我们自身的“习性”“惯性” 在作祟,每一个都想往好的发展,都希望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渴望成为的模样。
道理不是用来讲给别人听的,而是讲给自己,如果学生犯“错”了,那么我需要让她们自己去意识。并引导“中心的点”是什么。
并时刻反观自己,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