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突想看散文,于是在书柜里挑了杨绛的《我们仨》。一口气读了三分之二,但心情是跌宕起伏的。
《我们仨》是杨绛在她92岁时所著,书里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阿圆,丈夫钱钟书,语言简洁,情节虽沉重也叫人喜爱,沉重是站在末端看回忆,回忆往昔都是让人沉重的;喜爱是在语言中进入了他们当时的快乐。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不得不说,他们是会生活的,一家人如孩子般童真有趣。84岁的钱钟书和女儿阿圆的日常还如年轻的爸爸和幼小的女儿般嬉戏,这是多么让人艳羡的父女俩。
印象最深的画面:在他们年老时,钱钟书向来早睡早起,杨绛晚睡晚起,阿圆晚睡早起。阿圆早上早起老早做了自己的早饭,吃完就到学校上课去。钱钟书和杨绛的早饭总是由钱钟书来做,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冲泡牛奶红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杨绛再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杨绛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着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多么美而舒适的画面,平平淡淡中不失你侬我侬,不论年龄只谈生活,这就是有味人间,这样的情景是很多人对年老后所憧憬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