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序与目录
2017-05-21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做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
2017-05-21
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2017-05-21
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
2017-05-21
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的力量
前言
2017-05-21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
2017-05-21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1.1 引言
2017-05-21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 2.是什么蒙蔽了爱?
2017-05-23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2.1 道德评判
2017-05-23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
2017-05-23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
2017-05-23
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2.2 进行比较
2017-05-23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2.3 回避责任
2017-05-23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的情感的内在根源。
2.4 强人所难
2017-05-23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2017-05-23
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们并让他们循规蹈矩。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说法是管教 孩子。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要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
3 3.区分观察和评论
2017-05-23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017-05-23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2017-05-23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一个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和你不一样?
3.1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017-05-23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3.2 区分观察和评论
2017-05-23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
3.3 小结
2017-05-23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4 4.体会和表达感受
2017-05-24
区分感受与想法,用具体的语言如实陈述自己的感受。
示弱(陈述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4.1 被压抑的心灵
2017-05-24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音,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2017-05-24
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4.3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2017-05-24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 ,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麻木,精疲力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惭愧,妒忌,遗憾,不舒服……
5 5.感受的根源
2017-05-24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可以用“我(感到)……因为我……”句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5.1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2017-05-24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2017-05-24
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有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2017-05-24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5.2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2017-05-24
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2017-05-24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2017-05-24
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2017-05-24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5.3 难以承受的痛苦
2017-05-24
“我今天累坏了,晚上想休息。”相反,她的话中听起来就象是辩护词:“你知道我一整天都没歇过,我熨了所有的衬衣,把这周的脏衣服都洗了,准备了午餐和晚餐,还出去买了东西……你是否可以……”“不!”她委婉的请求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马上被拒绝了。
2017-05-24
“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我想要什么。”
5.4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2017-05-24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们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显然,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6.1 提出具体的请求
2017-05-24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到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2017-05-24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2017-05-25
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提示我们的动机。
6.2 明确谈话的目的
2017-05-25
如果我们只是表达我们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这时,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6.6 请求与命令
2017-05-25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也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2017-05-25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没有重视珍妮的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2017-05-25
杰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杰克仍然没有重视珍妮的需要,而是认为珍妮不再爱他。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2017-05-25
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命令还是请求。
6.7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2017-05-25
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情,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你可以大声抱怨、责骂,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 ,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7 7.用全身心倾听
2017-05-25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象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2017-05-26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们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2017-05-26
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一点。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7.1 体会他人的感受的需要
2017-05-26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息,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7.2 给他人反馈
2017-05-26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2017-05-26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2017-05-27
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在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2017-05-27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伤害。反之 ,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作家约瑟夫•坎伯说道:“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2017-05-27
给他人反馈是在节约而非浪费时间。关于劳资谈判的研究显示,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前先准确地重述对方的观点,那么,达成协议的时间将可以比平时缩短一半。
7.3 保持关注
2017-05-27
,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7.4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2017-05-27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2017-05-27
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2017-05-27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
2017-05-27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
2017-05-27
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8.1 倾听使身心痊愈
2017-05-27
卡尔•罗杰斯这样写道:“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
2017-05-27
在组织机构中,我们在听到上级的意见时,通常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示。
8.2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
2017-05-27
在上级面前,我们有时可能会有点紧张,以至无法静下心来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
8.3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
2017-05-27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2017-05-27
不过说了几句话后,我就不再将他看作是恶魔。就像你说的,那些被我们看成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我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8.4 如果别人说“不!”
2017-05-27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8.6 如果别人保持沉默
2017-05-27
我发现,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得到他人的倾听和理解,是多么的幸福!”
2017-05-27
作为一个听众,我们并不需要心理学知识或接受有关精神疗法的训练。关键是,我们有能力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
9.1 让生命之花绽放
2017-05-27
在赫布•加德纳编写的《一千个小丑》一剧中,主人公拒绝将他12岁的外甥交给儿童福利院。他郑重地说道:“我希望他准确无误地知道他是多么特殊的生命,要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忽视这一点。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种奇妙的可能。我希望他知道,一旦有机会,排除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的。我还希望他知道为什么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
9.2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
2017-05-27
许多人陷于自我 憎恨中,而无法从失误中获益——失误提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2017-05-27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它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许多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生活将如何继续。这个词就是“应该”。
2017-05-27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
9.3 为什么会自责?
2017-05-27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恰好就是我们自己,那么言下之意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
9.4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2017-05-27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9.7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2017-05-27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2017-05-27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2017-05-27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9.8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2017-05-27
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产:“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你在思考“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这个问题时,也许会像我考虑开车送小孩子上学那样,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
2017-05-28
受社会化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上学时,学校使用外在的手段来激励我们学习。在家里,做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我们就会得到礼物。
2017-05-28
于是,等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
2017-05-28
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给予的。
2017-05-28
如果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我们最终难免感到厌烦。
2017-05-28
当我们认为自己无可奈何时,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了机器。
2017-05-28
我相信,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10 10.充分表达愤怒
2017-05-29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而不是他人的行为让我们生气。
2017-05-29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指责反映我们的想法)。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10.1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2017-05-29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
2017-05-29
实际情况是,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10.2 “合理的愤怒”?
2017-05-29
如果我把人看作是“正直的”或“不正直的”,“负责任的”或“不负责任的”,那么,我的想法也会带来暴力。我坚信,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2017-06-13
这段经历帮助我认识到,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10.3 暴力的种子
2017-06-13
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那么,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议良好的关系。
2017-06-13
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也是在使用暴力。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制造了新的问题。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 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这样,就长期而言,我们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麻烦。
10.5 先倾听他人
2017-06-14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10.6 给自己时间
2017-06-14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2017-06-14
我的朋友萨姆•威廉斯把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写在了一张卡片上。
2017-06-14
即使时间长了点,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与人联系。
2017-06-14
只要一有争论,他就拿出卡片,认真考虑如何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作出回应。
10.7 小结
2017-06-14
因此,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11.2 惩罚的类型
2017-06-15
体罚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当别的方法都不起作用时,就可以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2017-06-15
对体罚的恐惧会让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
2017-06-15
除了体罚之外,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
11.3 惩罚的代价
2017-06-15
一旦我们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11.4 惩罚的局限性
2017-06-15
了解别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满足我们的愿望 是至关重要的。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看重每个人选择生活的自由。与此同时,非暴力沟通还强调,我们彼此相互依存,我们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11.5 运用非暴力沟通来重建校园秩序
2017-06-15
学生甲:“有的时候,你来学校上学,但心情很不好,你什么都不想做,这时,你就可以先去那个教室。等你想学习了,再回到班级中。”
2017-06-15
于是,学校就设置了一个教室,来到这个教室的学生,可以什么都不做。有时,有的学生主动提出到这个教室 去;在另外一些时候,如果某个学生的行为妨碍了别人的学习,老师也会请他去。在这个教室中,我们安排了一位熟练掌握非暴力沟通的老师,当学生进来时,她会主动和他们交谈。这个教室 的设置对学校秩序的恢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2 12.重获生活的热情
2017-06-15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
2017-06-15
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 ,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12.1 倾听内心的声音
2017-06-15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无益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善意的父母、老师或别的人。由于这些教诲看起来是那样地天经地义,我们也就不再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
2017-06-15
一旦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局限性,我们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缚,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2.2 解决内心的冲突
2017-06-15
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2017-06-15
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到底想到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 。
12.4 用非暴力沟通代替诊断
2017-06-16
一旦我不把人当作诊断的,而专注于彼此作为人的感受和需要,人们通常都会有积极的反应。
12.6 非暴力沟通实例
2017-06-17
我们又说了几句。这时,我发现艾里斯的状态有了一些变化。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他的身体就会有些反应。例如,他可能会放松下来。
2017-06-17
这样,他就可以进一步表达其他方面的感受和需要。有时,他甚至可以开始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2017-06-18
我(作为里芙)意识到我想加深与他人的联系。“联系!我想要的是联系!……我想与你加深联系,艾里斯!你总是那样彬彬有礼,我希望你放开一些,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在我喊出这段话后,我们两个人都楞住了。艾里斯说:“如果我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她告诉我她想加深与我的联系……唉!那简直就是在表达爱。”
13.1 赞扬的动机
2017-06-18
赞扬也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不过,请注意: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提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
2017-06-18
一旦意识到经理和老师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纵他们,员工和学生很可能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13.2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
2017-06-18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2017-06-18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2017-06-18
这三个部分的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有时,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微笑或说声“谢谢”来表达这三个部分。
13.3 接受别人的感激
2017-06-18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
2017-06-19
如果我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我就能够同 时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
2017-06-19
以色列前总理哥达•梅厄曾经责备她的一位内阁部长:“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
2017-06-19
当代作家玛丽安•威廉森以下的一段话也提醒我不要假谦虚: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无比强大。我们的光明,而不是我们的黑暗,让我们心存畏惧。你是上帝的孩子。你的小心翼翼帮不了这个世界。缩小自己,好让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并不明智。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存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一旦我们从自我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 ,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
13.4 对感激的渴望
2017-06-19
13.4 对感激的渴望
13.5 充分表达感激
2017-06-19
约翰•鲍威尔在他的《爱的秘密》一书中讲到,对于没有在父亲活着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激,他十分伤心。这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
当时,我立即想起我的舅舅朱利叶斯•福克斯。在我小时候,他每日都来照顾我外祖母,那时,她已完全瘫痪。他在照顾我外祖母时,总是面带微笑,充满柔情。有些事情,在一个孩子看来,是很烦琐的;但对舅舅来说,照顾我外祖母仿佛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舅舅向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气——从那以后,舅舅的榜样就一直激励着我。 这时,我意识到我从未向舅舅表达过我的感激。
2017-06-19
我常常假定人们已经知道我的情意,然而,这是想当然。此外,即使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感到尴尬,他们也会想听到明确的表达。
2017-06-19
我相信:“一件值得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13.6 小结
2017-06-19
在不久以后的一次家庭聚会中,我坐到了舅舅的旁边,感激的话语从我的心底涌了出来。舅舅很开心,没有丝毫尴尬。那天晚上,我很激动,回家后还写了首诗寄给他。舅舅在三周后去世了。我后来得知,舅舅每天都请人读那首诗给他听。
后记
2017-06-19
在大萧条时期,有人上裁缝师傅失去了工作和房子,你外祖母请他一家四口搬过来和她一起住了三年。
2017-06-19
我知道这个事情。当母亲第一次提起时,我十分惊讶,因为外祖母的房子很小,她有九个孩子,我无法想象她怎么安置裁缝一家。
2017-06-19
他住了七年。
外祖母的话语总是那样的亲切。她并没有去想这位先生的过去。如果她那样做,也许她认为他是个疯子并赶他走。恰恰相反,她想到的是人们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他们饥饿,就给他们食物;如果他们没有住处,就给他们提供睡觉的地方。
2017-06-19
“给饱的人食物,给患病的人医药,然后注意休息。当你还能跳舞的时候,不要行走,让你的家成为充满爱的地方。”
她用她犹太人的方式,告诉我耶稣的教诲。
附:非暴力沟通模式
2017-06-19
附:非暴力沟通模式
编后记
2017-06-19
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2017-06-19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而这个模式正好契合情商的基本内容:1.区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2.调节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3.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
2017-06-19
“每天第一件事要做最重要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