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经常手抄苏词,但是不像这次,特意买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重新把我喜欢的苏词进行汇总。
苏词总能用寥寥几笔绘出江山如画,或是人间清味,每有意抄之,便有意诵之背之,更有心赏之悟之。抄到兴起时,有感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随心而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时过境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随性放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比邻天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袖手闲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有恨难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和泪断肠,“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春日纷扰,“飞雪似杨花,杨花似雪”的循环往复,“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诗酒年华,“微雨过,小荷翻”的初夏,“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的江景,“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美食心得,“亲射虎,看孙郎”的老当益壮,“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我未老,“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物我合一,“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的及时行乐,“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的黯夜乡思,“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自嘲,“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的山水之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仙风道骨……如此这般,读之如获至宝,像是穿越时空,和东坡居士来了一场相隔千年的对话,苏轼懂我。
我不禁思索,千年之后,现代人为什么写不出也参不透苏轼的诗词论赋?因为古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车马出行,书信来往,日子过得很慢,每一次的感情沟通或相聚都很珍贵;现代社会完全不同,农业不再是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涌入人们的生活,高楼拔地而起,雾霾挡住了日出,加班错过了日落,想家了,一个电话就能听到家里的声音,一个视频就能和家人远程交流。看起来,现代生活十分便捷,可时间却变成了碎片。科技似乎提高了人们的能力,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很多事,但生活却在鸡零狗碎之间日益匆忙,人们腾不出像苏轼那样“欹枕江南烟雨”的时间,即使去心怡的景点旅游,也总会碰到人山人海的喧嚣和阻隔,匆匆拍几张相片后,生活又回到了“正轨”。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感受力下降了。西湖很美,苏轼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很多人都会背,可真的能理解和体会到其中真味吗?
作为东坡先生的爱好者之一,我能做的就是一遍遍重复融入他的宏大意境,用随时间成长的心不断感受他的肺腑之言。向东坡先生致敬!临终前,你在常州说,如果认真度过每一天,那每一天都像处在极乐世界,又何必往生西方呢。只是未知,你那不羁的灵魂现在何处?我猜你已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