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6
我上学的时候总有一个习惯,就是刚大考过后,比如期末考试完以后是绝对不会看书或者做题的。因为我觉得考试完了就应该完全放松几天好好玩玩,好像看了书,就不算完全放松。
但是现在我对完全放松有了另一个理解。每周一我都没有安排课,所以从心理上会完全放松。至于我是见见好友,还是看看书,或者备备课其实效果都一样的,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完全放松状态。
我平时也要备课啊,和周一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心态不同。因为周一是休息日,我就允许自己一整天只准备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单元的课。在一个单元上面投入一整天10个小时的时间备课,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同样的一次课两个小时,花1个小时备课那是为了备课而备课;花4个小时备课,那是稍微有点设计在里面;花10个小时备课,那是一个作品;花1周备课,那就是艺术品了。虽然都是备课,但是那个感受绝对是不同的。
所以,我就开始思考:放松就一定是什么都不做吗?做事的同时就不可以放松了吗?你打游戏是放松,为什么我看看书就是放松呢?甚至有时候攻克一道难题也是一种放松呢?
不同的人放松的方式不同,但是造成这些不同的,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至少有一部分是习惯造成的。比如,有阅读习惯的人,自由地看书就很可能是他们的一种放松方式。对于我来说可以肆无忌惮地,不用考虑时间地去攻克一道难题就是一种放松方式。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体质”呢?比如,放假的时候也可以每天学习1-2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再用来玩。这样以来,主旋律还是玩,但是天天也有学习,一举两得。给孩子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以后哪天不学习,反倒不习惯了。我现在如果哪一天不用键盘敲点东西都有点不习惯。
反正我已经准备了一些东西,准备寒假的时候让孩子们每天做一点。当然,自愿参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