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飞鸟集·集训营日更好文
《伊豆的舞女》中的细节描写

《伊豆的舞女》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 夏木遇见何夕 | 来源:发表于2023-12-05 18:32 被阅读0次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小说没有连贯的情节,却以美好的艺术形象和感伤凄美的意境,带给人独特的美感。其中的细节描写很多,现撷取一二:

“我”与舞女“熏子”第一次相遇,在一家茶馆,巡回艺人正在那里小憩。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我的身旁。

“噢……”我只应了一声,就在这坐垫上坐了下来。由于爬坡气喘和惊慌,连“谢谢”这句话也卡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

我就近与舞女相对而坐,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舞女把随行女子跟前的烟灰碟推到了我面前。我依然没有言语。

舞女看上去约莫十七岁光景。她梳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十分匀称,真是美极了。令人感到她活像小说里的姑娘画像,头发特别丰厚。

这里舞女将自己的坐垫“翻过来”,推到“我”的身旁。为什么要翻过来,我推断这是一个女子对男子的敬重吧。“我”初见舞女,即被她的外貌吸引,甚至萌生出邪恶的小想法“我要让那舞女今天夜里就留在我的房间里”。舞女装扮成妙龄女子的样子,而且她身上也表现出成年人稳重成熟的一面。从她让坐垫、推烟灰碟这些细节,都看出她成熟懂事,喜欢帮助别人。

这之后,随着旅途的不断接触,看上去十七八岁恭顺温良的“熏子”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羞涩、天真、清纯、童心未泯。

舞女从楼下端茶上来。她刚在我的面前跪坐下来,脸就臊红了,手不停地颤抖,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于是她就势把它放在榻榻米上。茶碗虽没落下,茶却洒了一地。看见她那副羞涩柔媚的表情,我都惊呆了。

舞女因为“我”而感到害羞,她表现出的紧张羞涩,正是一个纯洁无暇少女对年轻异性的情窦初开。“我”之所以惊呆,大概也是出乎意料了,料想中的舞女是经历世事的,却没想到她是这么羞涩柔媚。

“我”无意识中知道舞女只有14岁,还是天真无邪的少女,在看到她赤裸的少女身体后,“我”的心也被清泉荡涤了。

一个裸体女子忽然从昏暗的浴场里首先跑了出来,站在更衣处伸展出去的地方,做出一副要向河岸下方跳去的姿势。她赤条条的一丝不挂,伸展双臂,喊叫着什么。她,就是那舞女。洁白的裸体,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荡涤着我的心。我深深地吁了一口气,扑哧一声笑了。她还是个孩子呢。她发现我们,满心喜悦,就这么赤裸裸地跑到日光底下,踮起足尖,伸直了身子。她还是个孩子呢。我更是快活兴奋,又嘻嘻地笑了起来。脑子清晰得好像被冲刷过一样。脸上始终漾出一丝丝微笑。

这里的细节描写与人物情绪交融,裸体的女子还是个孩子,她的单纯天真,纯洁无暇,未经世事,从她的动作、神态和体态均展露无遗,由此“我”也像被洗刷过一样。

接下来,她请求我给她读书。

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闪出了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好像这是她请人读书时的习惯动作。刚才她同火锅店老板也几乎是脸碰脸。我一直在观察她。她那双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娇媚地闪动着,这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用笑起来像一朵鲜花这句话来形容她,是恰如其分的。

在从乡间小径到下田的途中,她俯下身给我掸去脚上的灰土,折竹竿给我当手杖用,发现泉水后跑上来让“我”第一个喝……她处处表现出对“我”的格外照顾和美誉,很难说得清这种感情仅仅就是单纯的朦胧的爱恋。但正是这些铺垫,让”我“在离别时泪泉涌流。

在《伊豆的舞女》中,有许多关于自然场景的描写。作者把一个凄美的故事展现在如诗如画的背景下,将自然之景与人物内心情感交融,描写得都非常细腻,很好地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

小说一开头就是

骤雨白亮亮地罩在茂密的杉林上,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

仿佛连雨点也在催促着“我”去追赶舞女,小小的雨点把“我”和舞女相连,表现出“我”急切想见到舞女的心情。

在小说中,夜雨听鼓声一段更加优美、动人。

黄昏时分,下了一场暴雨。巍巍群山染上了一层白花花的颜色。远近层次已分不清了。前面的小河,眼看着变得浑浊,成为黄汤了。水声变得更响了。这么大的雨,舞女们恐怕不会出演了吧。我心里这么想,可是还是坐立不安,一次一次去浴池洗澡。……鼓声停了,我又不能忍受了。我沉醉在雨声中。……

作者在这里通过一个细微的片段,以雨声为背景,渲染出“我”对熏子的朦胧、缠绵之情。雨声、鼓声、喧嚣声共同作用于“我”的耳朵,使“我”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一个令“我”无法忘记的夜晚。

可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我”和舞女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晶莹剔透的雨水正如“我”与舞女之间纯洁无瑕的友情。作者借助雨水,向读者充分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形象。雨在作品中成为抒情的象征,也成为作者抒情的媒介。在一个这样的情景中,人物形象与自然情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小说中,作者善于用洗练的笔调来描绘自然的清新、恬静与纯美,并通过自然色调与气氛来映衬人物的活动与心理。作品没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而是在展开故事的同时,描绘了远离闹市的伊豆那重叠的山峦、原始森林、深邃的幽谷、蜿蜒曲折的山路,以及供人们憩息的茶馆,这就给这个纯朴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最适宜的环境,使自然的纯静与20岁的“我”和14岁的“舞女”之间那种纯真之恋造成对应。唯其描绘了纯美的背景,这种纯真的恋情才得以充分体现;唯其感情的纯真,那纯美的背景才变得活泼而真切。纯真的感情与纯静的自然水乳交融,达到了一种超乎尘世的境界。

如:当“我”在“铺满了落叶,壁峭路滑,崎岖难行”的山间小径上,“下气不接上气”地攀登时,别人都落在后面了,只听见林间送来说话的声音。

舞女独自撩起衣服下摆,急匆匆地跟上了我。她走在我身后,保持不到两米的距离。她不想缩短间隔,也不愿拉开距离。我回过头去同她攀谈。她吃惊似地嫣然一笑,停住脚步回答我。舞女说话时,我等着她赶上来,她却依然驻足不前。非等我起步,她才迈脚。小路弯弯曲曲,变得更加险峻,我越发加快步子。舞女还是在后头保持二米左右的距离,埋头攀登。重峦叠嶂,寥无声息。

在这里,通过人物行动间穿插的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幽静寂寥的氛围。这条崎岖难行的山路,这种寥无声息的气氛,为人物感情交流布置了最好的场所。烘托了情窦初开的“舞女”对“我”产生的那种微妙的欲近不近的羞涩,表现了那种若隐若现的朦胧意识,空灵、含蓄,别有古雅温柔的诗情。

相关文章

  • 少女时代的邂逅,清扬婉兮

    川端康成的名篇《伊豆的舞女》里,这样描写主人公“我”与舞女的见面:第一次是在“我”到汤岛来的途中,几个年轻的舞女正...

  • 伊豆的舞女

    内容简介 《伊豆的舞女》收录川端康成的《篝火》、《温泉旅馆》等精致短篇,特别收录名篇《伊豆的舞女》:在东京上高等学...

  • 伊豆的舞女

    这是一个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少年的一段初恋。故事就是从汤岛开始的,少年对在旅途中初次见面的舞女一见倾心,我几乎...

  • 《伊豆的舞女》

    当我失去你,即便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然。一切显得落寞、虚空。善于感知的心变得迟钝,甚至无法捕捉自己的灵魂。失去了...

  • 《伊豆的舞女》

    “舢板猛烈地摇晃着。舞女依然禁闭双唇,凝视着一个方向。我抓住绳梯,回过头去,舞女想说声再见,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 伊豆的舞女

    每每想到川端康成,都会把《伊豆的舞女》搜出来读一读。字里行间萌生的情愫像山清水气一样往身体里漫,沁人心脾。主人公穿...

  • 伊豆的舞女

    在《伊豆的舞女》中,作品一开始就以缠绵之“雨”来表达“我”对舞女的无限思恋,且以鼓声一息来暗示“我仿佛想透过黑暗,...

  •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杰出的中篇小说。1926年1月至2月间由“文艺时代”发表。《...

  • 伊豆的舞女

    “因差别而互相吸引,因差别而分道扬镳。”是我对《伊豆的舞女》的总体感触。小说开篇,便提到了男主人公“我”头上戴的那...

  • 伊豆的舞女

    看了《伊豆的舞女》,感触良多。 很认真的看完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版本,也简略的看了吉永小百合版本的。值得说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伊豆的舞女》中的细节描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cd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