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11回,王伦答应林冲,只有三日之间提一颗人头上山,便可留在山寨。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冲没有办法,只得答应。
第二天早上和小喽啰吃了早饭,下山了。第一次看到一伙客人三百余人,结踪而过,林冲不敢动手。当天晚上颗粒无收。小喽啰安慰他。
王伦提醒林冲还有两日期限。林冲心内郁闷,第二天勉强抢到一担财帛。林冲便又等,不多时,转出一条大汉,二人交手。
没想到,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
又打了十几回合,王伦现身了。先是叫住二人,然后问大汉是何许人也。大汉报出自己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
然后又把自己在此处的原因一并说了。王伦确定是杨制使后,便说:“既然是杨制使,就请到山寨吃三杯水酒,纳还行李如何?”
话说,为何王伦和杨志初次相逢,便如此热情,邀他上山去饮酒,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我们一起来看。
一是王伦心有戚戚。
他担心林冲武艺高强,可能会取代他的位置。
原著第12回提到,王伦心里想着:
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
可见,王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一方面想做个顺手人情,另一方面希望利用杨志来牵制林冲,以达到梁山内部的平衡。
二是杨志出身名门。
原著中说,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王伦数年前也到东京应举,听到过杨志的名字。
杨志的出身,可谓根正苗红,这给他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光辉与荣耀。加之王伦也参加过科举,迟迟不中。看到参加武举的杨志,也会心生羡慕之情。所以借此拉近彼此的关系,也未为不可。
三是林冲犯下命案,杨志只是工作失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出于气愤和自保连杀三人,成为被通缉的对象。而杨志是因为失陷了生辰纲,犯了错误,手上没人命。虽然二人得罪的都是高俅,但性质却不一样。
林冲跟高俅是死对头,高俅欲除之而后快。而杨志是因为办事不力,遭受责罚,如今又被赦免了。虽然很难官复原职,但起码没像林冲那么惨。
所以,王伦对杨志虽然表面热情,但也并非那么单纯,而是为了自身地位的巩固,并为自己留个退路。
乔治·伯纳德说:有些人的礼貌只是他们自私自利的外衣。莎士比亚也说:微笑是虚伪的面具,用来掩盖内心的恶意。
这句话用在王伦身上似乎很恰当。当然,人性本就复杂,说的是白衣秀士,其实说的正是人生。
我是艳过留声,和你一起读水浒,品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