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解古村落文化,学习优秀党员精神

了解古村落文化,学习优秀党员精神

作者: 三下乡专题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22:01 被阅读0次

    深山中,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汽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行驶,两旁树木茂密、远方山色翠绿,一个古朴的村落逐渐展现在眼前。新式气派的度假村雄踞山顶、古朴美丽的村庄安卧山洼,这里就是白泉村,是河南省第五批传统村落之一。在这里流传着老书记张福根带领村民治山治水而致富的感人故事。7月1日至7日,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也慕名而来,在这里举办“了解古村落,学习优秀党员”的暑期三下乡主题活动。

    初识白泉  美丽白泉分外迷人

    沿着山路步行至村庄,山路蜿蜒曲折、梯田层层叠叠,清脆的鸟鸣声更显得村庄幽静美丽。村庄依山势而建,斑驳的石墙、古老的院落,村前屋后可见村民们在辛勤劳作,放眼看来,好像是一幅幅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山村农家生活情趣图,仿佛从历史穿越而来,令人沉醉。

    村里小巷边的民居屋墙多是石头垒砌,历经岁月的侵蚀,石头已然逐渐变白、没有了棱角。石砌的房间有门窗、有台阶,虽比现在的瓦房低矮一些,但在缝隙的勾抹、石头的垒砌等细节处理非常细心,甚至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在影壁、大门、屋脊等处雕刻着古朴的图案和花纹,让人感受到先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一条石头砌筑的台阶路将我们带入了村委大院。一座六间的大房子,全部用锤凿加工过的整齐青石垒砌四壁,屋上因地制宜地开设窗户和楼门,显得颇具匠心。沿着石路拾阶而上,就来到了白泉村新建的度假村。在度假村的院子里,林林总总挂着20多块全国各地书画院写生基地、培训教育基地的牌子。其中,安阳工学院教学实训基地的牌子,让前来的学生们倍感自豪和亲切。

    度假村容纳300人,一边新盖有上下两层的10余间楼房,上下边每间用圆形水泥柱子间隔,楼上外边有栏杆护边。楼顶用红色机瓦盖坡。每个屋子内十几平方的空间,放着三个木床、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洁白的墙壁,干净的被褥,让人感觉整个度假村别致而整洁。

    白泉村的现状

    白泉无泉  老书记讲述苦难的过去

    “咱们白泉村名带泉而村无水。”在度假村的树荫下,一位正在休息的老大爷跟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白泉村位于海拔800米的太行山中,全村135户、500多口人,周围山高坡陡,历史上是个有名的深山区特困村。白泉村,是因村里只有一个小泉眼而得名。然而,历史上的百泉村民,却屡受缺水的困扰。白泉村石厚土薄,难以蓄水,导致山泉时时断流,甚于遇上旱年,泉眼全年干涸。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没水就没粮,生活艰苦。

    “以前的生活确实是苦。”一位年近7旬的大爷抚摸着已经发光的锄把接过了话茬:“除了没水,还苦在没路。”白泉村500多口人散住在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的山坳里。自古以来,出入白泉只能靠两条自然山沟走到山外,需要靠山后的峡沟徒步几里路下山到邻镇五龙才能绕道出山,村民空手出山也要5小时,更别说还要将物产运出去、把生活资料买回来。逢雨雪天,村民就只有固守在山中,生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少人因此而夭亡。大山几乎隔绝了白泉人与外界的交往,也造成了白泉人年复一年的穷困。

    “进入新时代,咱们村落后贫困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说,张福根支书是远近闻名的全国劳模,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修路、蓄水、绿化,全村人50多年来战天斗地奔小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泉村的遗址

    蝶变白泉  治水修路奔小康

    在大家正在聊得火热的时候,年逾8旬的村支书张福根听说师生们的到来,赶忙赶了过来。张福根老书记见到志愿者们,伸出了满是老茧的双手,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

    说起村庄治水修路的过程,张福根眼中闪烁着不易察觉的泪花。从他记事起,一直生长在这里。因为穷,他15岁读完小学就参加劳动。他打小就有一个梦想,将来有一天能改变这里的面貌,要让这儿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山外面的孩子一样成为有用人才。

    张福根老书记讲述白泉村的变化

    40年前,白泉村因为“三少(粮少、钱少、树少)”“两多”(石头多、光棍多)“一没有”(没有水吃)而远近闻名。40年来,在张福根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40年治山治水不止,共绿化荒山1.5万亩,打旱井水窖1680眼。白泉村人劈山凿路。他们用自制的炸药,在绝壁上抡锤打钎,打出炮眼,炸开大山,清理碎石,平整路面,一段一段地修通了通向山外的村级公路。路修通了,出山方便了。然而,由于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难行。2002年,白泉村开始对土路进行硬化。如今,从山下的平地到海拔1200米的白泉村,还有连接白泉村10个自然村之间的路,这些加起来有30多公里,全部是水泥路。从临淇镇到白泉村必须绕过3公里的盘山公路,为了大家的安全,2016年老支书张福根带着50多位村民在盘山公路上奋战了两个多月,就地取材,劈山采石,最终垒砌了一道3公里长的护墙,村民称它为“救命墙”。

    张福根老书记粗糙而布满老茧的手

    幸福白泉 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人

    白泉村过去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如今,都是长12km、宽 5m的水泥路直达村口。过去没有水,吃水难,现在的白泉蓄水源即使连续3年不下雨,也足够维持全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过去白泉村1333余公顷荒山从山头到山脚都披上了绿装, 山岭沟壑都变成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1996年,白泉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10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

    近年来,白泉村又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创建石门风景区。把一个海拔1200余米、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条件低下的穷山村变成了粮丰林茂、风景秀丽、环境和谐、人见人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支书张福根凭着一种共产党员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带领着全村群众努力改变全村恶劣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创造了奇迹。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学生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老书记张福根与师生合影

    “正是因为艰苦奋斗的精神,让白泉村改变了模样!”学生杨惠感慨到:“如果不是全村百姓在张福根老书记的带领下艰苦奋斗,白泉村不可能有现在的景象。”

    “作为共产党员,张福根书记一心为公、公而忘私的精神在团结和凝聚全村百姓方面,起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生杨琳感触颇深。她认为,只有乐于奉献,真正为他人着想,才能真正打动人、团结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带队老师牛鹏举在与大家讨论时深情地说:“只有苦干实干,才能收获累累硕果,张福根和村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来守护、改变自己的家园,他们身上涌散出来的是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我们祖国能够从贫穷落后一步步变得强大,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张福根式的人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付出了坚实的劳动。希望你们将来不论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要学习和保持这样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古村落文化,学习优秀党员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cv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