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在那两本作文书之前,我还有一本故事书《一千零一夜》,那应该也是姐姐买给我的,我忘了封面上的图案,只记得是很讲究的硬壳封装,特别厚实,这是低年级时我仅有的一本故事书。
不知道是否年龄太小的缘故,至今我只记得书里的两个故事,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以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读的时候,我总把航海家辛巴达与狮子王辛巴联系起来,虽然我也没看过狮子王,但这个名字却如雷贯耳,可能这也是我能记得这个故事的原因。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后面的那两本作文书,它们对我的影响也要大得多,我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看高中生写的优秀文章,虽然相隔两个教育阶段,但从年龄上来看,他们只比我大五六岁,五六岁而已!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事实,就这几年时间是如何蜕变出这种水准的,这比他们能写出这么厉害的文章本身还要令人费解。
当五六年后,作为高中生的我才意识到,时间根本不是蜕变的关键,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写着小学生调调,连自己都不屑再看一遍,考试时的作文依然是让我头大的难关,每次做完前面的题目就像是已经挤到干瘪的牙膏,却硬要再挤出一些来,一字一句都像是被吃力地榨出来的,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是一种骤然释放的解脱感,不用去想能得多少分,能写完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分数多少取决于阅卷老师的心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甚至还有点心理上的好处,毕竟有时会有些出乎意料的惊喜分数,低了是正常,高了是惊喜,无本生意。
DD的出现,更加让我确定了文笔的好坏,与小学生还是高中生并无绝对的关系。第一次看她写的文章,辞藻,句式的华丽程度,甚至远比小学时候看的那两本新概念作文还要夸张,至少那些我都能看懂,而看她写的文字甚至有种在看现代文言文的感觉,精炼,华丽,排山倒海般的炫技语句,窒息,却又不会让人觉得做作,即便对我来说晦涩难懂,读起来却并没有磕磕绊绊的感觉,反倒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让人下意识地觉得并不是她写得故作高深,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被无情地碾压,当时直接就让只会写流水账的我被惊艳到无以复加。
我第一次知道她很会写文,是在某个课间,班主任阿梅姐拿着一个信件突然说我们班的DD在某本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种新奇的事一下子就抓住了教室里所有人的眼球,纷纷好奇地看着DD走上去接过阿梅姐手里那封信件,之后就开始窃窃私语谈论此事。
我同样对此感到好奇无比,但让我感兴趣的,不是她发表了什么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而是她拿了多少稿费!天知道我的关注点为什么会这么俗气。
人的好奇心一旦被勾起,那是很销魂蚀骨的,心心念念想知道,但不管我如何央求,她是铁了心不肯透露一个字,只说这是一件很高雅的事,谈钱就俗气了。
“不谈钱不谈钱,我就想知道稿费是多少,稿费是很文雅的!”
“从你嘴里说出来,就一点都不文雅。”
她最终还是没有一丝动摇,至今,还是不知道她拿了多少稿费,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当初选择把好奇心放在她写的文章上,再随口问一句稿费的事,她一定会告诉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