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青玉案· 元夕》是名作,历来多名家点评,也许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评论来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对诗词的品鉴非常细致、又有深度,这和他自身丰厚的学养是分不开的。他曾说:
诗人之境界,惟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而读其诗者,“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
读他对诗词的见解,对我们学习诗词的品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他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王国维从词句解读出了欲作学问、成大事,须先登高远望、明确目标和路径。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王国维从词句中解读出了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要在所不惜。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出自辛稼轩的这首《青玉案· 元夕》,王国维从词句中解读出了历经周折、经过磨练,最终会豁然顿悟,达到最终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正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有人可能会说,这么追寻、这么奋斗,有什么用啊?最后不是还跳了湖了?
其实,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如果以结果论,自然都是一样,但经过则大不相同。不能因为最终那个相同的结果,就放任了充满可能性的过程。
中国文人自古都认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其他五行八作的人都各自术业有专攻,但读书人的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代具有风骨的文人志士,都在这个理想的驱策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现实的教育中,更多是着眼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考个好学校、得个好分数、找份好工作”。但当我们读到前人的诗文,读到那些具备感发力量的作品,应该能体会到他们作文时的真诚,应该可以相信,他们的理想绝不是“找份好工作、要做官、要发财”吧,从他们的诗文、从他们的行止,应该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个理想的信仰和坚持吧。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并不是为了知识的堆砌,也不是为了做官发财做进身之阶,而是为了了解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读了书,无论理想是为了修身,还是要平天下,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心都能找到方向,也都能得到安定。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其实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特殊,当我们读历代文人的诗文、读历史,都能读到对世事纷杂的感叹,即可以知道很多人都觉得过去的时代充满美好,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不如意。所以,社会浮躁不浮躁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浮躁不浮躁,自己能不能坚持理想,为心找到方向,得到心灵的安定。
我相信,王国维正是因为对那份理想的坚持,才会从诗文中解读出了三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写得真好,希望你在历尽波折、越过坎坷之后,也能蓦然回首,寻到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自己,菀然一笑吧。
关注播古听今,和我谈诗论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