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13 |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
微信读书截图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想要获取新的知识可以有非常多的渠道和方法,而这种速成的、轻松的、快捷的学习方式,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深刻的认知和学习成效。因此,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掌握底层思考方法是提升认知能力、发挥认知优势的关键。
因能力有限,这本书我读了两遍才读懂。读第一遍的时候,书中的一些专有名词让我感到晦涩难懂,有些枯燥,很难沉下心来。但鉴于本书的书评很好,我不甘心半途而废,便开始第二遍阅读。这次有了之前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边读边画思维导图,最终明白了本书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我把一部分专有名词先提炼出来,根据书中内容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述,可以帮助大家提升阅读效率,加深理解和学习。
1. 临界知识:我个人的理解,所谓的临界知识就是指一些已经被证实具有高效、有用的“方法”“规律”“模型”“技巧”等知识,把这些“方法”“规律”“模型”“技巧”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为我们带来关键影响,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
2. 底层:“底层认知”、“底层方法”、“底层假设”、“底层需求”、“底层规律”……书中覆盖着大量的“底层”词汇,到底什么是底层?简单地说,就是基础的规律、普遍性的特征。
3. 习惯性防卫:当有人提出了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自己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提出的观点是对是错或是否合理,而是直接反驳或争辩。很多时候这种习惯性防卫是不自知的,这会使我们失去自我反思和检讨的机会。
4.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遇到新的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可能会对自己有用 ,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观点中有价值的地方。绿灯思维可以打破习惯性防卫的壁垒。
5. 跳跃性假设:面对某些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决策的过程。也就是没有经过思考或非理性情况下立即得出结论。直觉、模仿、相似的经历等都有可能让我们跳过思考的过程。而缺乏深思的过程,会让我们失去发现新的思考方式或解决办法的机会。
6. 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我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一下:我是某购物网vip会员,在下单时已经获得了相应的优惠,然后在支付完成的一瞬间,我突然想起用信用卡支付有可能再优惠10块的。我就像是损失了一个亿,哪怕网站的优惠力度再大,都不足以弥补那因失误而损失的10块钱的痛苦。正因为人们对痛苦更为敏感,所以要思考如何把“损失”的感受改造成“收获”的感受,以规避掉因损失带来的痛苦感。
7. 元认知能力:即调节我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一种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过程习惯,也就有不同的元认知。在元认知(思考过程)中加入临界知识,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8. 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经常会依赖记忆或经验,但实际上,大脑并不是那么靠谱地记录当初的经历过程。那么当我们需要重新解读这份记忆或利用这段经历时,很可能会把它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进行想象,这就产生了扭曲事实的风险。那么我们对一些重要的工作进行如实记录,以让自己从扭曲的“哈哈镜”中挣脱出来。
当然,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其他的不懂的名词,建议去网上查一下词义,或者通过仔细研读来领悟词意。读本书绝对要做好烧脑的心理准备。
从内容上说,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章节“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介绍的是为什么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规律、方法、技巧等)。
第二章节“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节“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如何找到有价值的临界知识并把它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第四章节“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和应用”:介绍了一些通用的临界知识,用案例来说明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章节中的两部分内容:1.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2.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以及付费购买。它让我触碰到了学习的本质——提升决策的质量。
虽然读懂《好好学习》有些难度,但还是值得一读的。每个人会对内容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认知,但无论如何终究要归于一点那就是:个人获取的知识越多,越应该通过正确方法把其转化为“底层规律”,形成自己的“临界知识”,将它们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并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刻意练习等方法,提升自己认知能力和优势,让自己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