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化信息和直接的图像化输入(视频或者短视频)在大脑中的信息流程差异性完全不同,最后产生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
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文字化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流程
两者相比之下,文字化的信息所承载的内容会比图像类的信息承载的内容更多一些。这是由我们大脑的运作机理决定的。
举例说明:
当我们看到“猫”这个字的时候,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发生了呢?
“猫”这个字通过我们的视觉输入系统进入大脑,大脑会对这个字进行相应的检索,我们会得到“猫的相关信息”,随后是关于猫的模糊影响,然后会结合我们之前对猫的印象,在大脑之中产生相应的情绪(喜爱、厌恶、害怕等等),最后在大脑中出现比较清晰的“猫”的影像。
如果我们将整个过程描述下,就是下面的这个流程:
信息检索:文字类信息被提取后,会激发相应的记忆回路进行检索,一是在大脑之中检索有没有存储和这个文字类信息类似的内容,二是在大脑中检索与这个文字化信息相关的内容。
构建知识链:经过检索的信息会和大脑中已存在的知识库或者固有的经验建立链接,构成知识链条或者信息链条。当后续信息进入的时候,这些链条就会被激发出来;
产生想象:文字信息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和原有的知识链条链接后会在大脑中构建相应的图像;
添加情绪:结合我们大脑中之前对于相关信息的印象或者情绪,将之前构建的图像明晰化。
这个就是文字化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流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会更好地激发大脑的想象功能。
二、短视频在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流程
短视频属于连贯的图像信息,当信息流通过视觉系统被摄入大脑的时候,直接在大脑中呈现出影像,并没有完全触发大脑的相应检索功能,这样在和文字信息的处理上就有所差异性。
这是因为短视频信息的直观性很强,不需要人过多的思考就可以看明白,加之短视频信息的现场感比较强烈,会给人相对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刺激短时记忆。
同时,由于短视频属于经过编排人员、拍摄人员加工过后的信息,在整体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比较多呈现出来的是信息加工人员希望大家所看到的内容,所以呈现出来的信息不太容易激发大脑的想象功能,主要调动的是人的情绪而非想象。这样也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视频中出现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
三、文字信息和短视频信息的作用
文字信息和短视频信息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只是两者在我们大脑中的处理流程不同,最后产生的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文字信息需要通过大脑的加工,而短视频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直观感知得到。在整个过程中,文字信息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为丰富,也能够更好地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检索机制和长时记忆。
文字趋于理性,短视频信息趋于感性。文字信息属于静态的信息,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判断也更趋于理性;而短视频信息通过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同时刺激人的大脑,在快速接收讯息的时候,也同时留下了较小的思考空间;
信息处理流程不同,导致最后产生的结果也因人而异:文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入信息接收人的思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意愿显示得会比较强烈,如果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个人的思考结果加入比较多,最后产生的记忆或者结果与短视频这种被动性输入产生的结果会比较强。
四、总结语
在现在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发展飞速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其中有文字信息、短视频信息也有静态的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同样,我们主动获取信息(学习)的渠道也非常丰富,无论是看书、听书、或者看视频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
就像有些人看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些人看视频学习效果比较好一样,每个人对信息的敏感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只要找到自己擅长处理哪一类的信息,并且采用相关的输入方式学习就好。
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经常看文字信息的人在思考力和想象力方面会比经常看短视频的人要强一些。
全脑开发程老师: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脑开发师资培训、零秒思维写作师资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期待与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