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社会的发展如同洪水一般川流不息,与之相比,我的迷茫与困扰就像渣滓般毫不起眼,
越是了解人心,越是会认识到自己的无足轻重。
千言万语只会化成一句话,“就是玩”。
如果让人觉得我有力挽狂澜之功效,那就会很糟糕,无论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是在塑造弱者。
所以我的力挽狂澜,仅限于自己的狂澜。
不过所有人都在一片海里,当我能够平息自己的狂澜时,也自然会带动周边的狂澜渐渐平息。不说这种抽象的描述,只要能够理解“发展的本质就是矛盾的发展”就行了。
仰起脖子看着天花板,不知道为啥想要发出某种感叹时,总会想要抬头看天,“我的现实确实在发展着”。
我又想起了灯塔,又想起了《To the moon》,天上的每颗星都是孤独的,而怀着相同孤独的人之间总会产生一种吸引。
“看那儿。知道吗?天上有无数盏灯。”
“嗯。”
“你刚才说这是你的位置吧?”
“我只在狂欢节才来。”
“你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吗?我也不喜欢。就像天上的星星,从这里看过去它们都差不多,但这并不会减少它们的美丽。”
“我也这么觉得。”
“那么你认为这些星星是什么呢?”
“我从未告诉任何人,但我一直认为它们是灯塔。成千上万的灯塔……闪耀着屹立在世界尽头。”
“哇,那上面一定充满活力,热闹喧哗。”
“不是这样的,它们看得到彼此,想交流聊天,可他们无能为力。他们天各一方,无法听清对方的呼唤。它们能做的……唯有努力地绽放光芒,让那光芒照耀着其他灯塔,也照耀着我。”
“为什么是你?”
“因为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们的朋友。”
“你明年还会来吗?”
“会的。”
“老时间?老地点?”
“嗯。”
(出自《To the moon》)
我总会想,我究竟有没有做错?
我能想象自己望着星空说出这句,“因为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也能想象到自己倾听身旁的那个人说出,“因为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他们的朋友”。
有错吗?为什么非得是狂澜呢。
现在想明白,所谓平息狂澜,就是我努力绽放的光芒。
如果我的人生能够像《For River》的旋律一样简单就好了,我为此努力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