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我回头看了自己前5天的心得,又去看了同学们的分享的心得,他们写得真好,用黑体标明章节一目了然,我今天也学习一下。
今日分享《施展中国史钢50讲》
第六章法、道、儒:皇上到底喜欢谁?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变革最激烈的时期之一,它终结了封建社会,中国走上大一统帝国,带来了周秦之变。
周秦之变对中国的思想史还带来个自然延伸的影响,从秦皇到汉武,帝国的官方思想经历了从法家到道家再到儒家的转换过程。
周秦之变的“法家逻辑”,法家在这方面显然是最有优势的,儒家显得迂腐,道家追求出世,都不被诸侯们所重视。
只有法家告诉诸侯们,要想富国强兵就得变法,传统已经不合时宜了,得改掉。过去人们的身份高低是由血统决定的,法家认为,应该改成,身份的高低由从战场上拎回来的人头数量决定,血统的标准靠边站。这政策的激励机制非常强大,能刺激人们争先恐后地出去打仗,战争效率大幅提升。
魏国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第一个开始变法,这就是著名的李悝变法。后来魏国变弱是君主魏惠王做了一件蠢事就是拒绝了商鞅,结果商鞅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成就了秦国,把法家的逻辑发展到极致.讯谏崛起。
秦国统一天下这件事,却让法家的逻辑走到头儿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变法的国家主要讲究的是战争效率,都是靠掠夺外部来滋养内部,秦国一统天下后,没有外部了,只有掠夺百姓来滋养朝廷。这种统治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秦帝国二世就亡国了。
楚汉两个势力,开始角逐下一任霸主人选。帝国官方思想开始转变楚汉争霸当中,楚霸王项羽。但项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项羽分封了天下,对于各个诸侯国来说,法家逻辑又能走通了,因为重新有外部世界可以掠夺了。果然,被项羽分封在了当年秦国地盘的刘邦,没用几年就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
为什么汉高祖会选择道家呢?刘邦能够吸引一群重要将领和谋士追随自己,不是因为自己有力量,而是因为有威信。放弃了秦朝的法家逻辑,选择了道家。道家自称其创始人是黄帝和老子,所以这种统治方法又被称为“黄老之治”。
此后几代汉朝皇帝不懈努力,到汉武帝时,这时候汉朝初年的军功重臣也都老的老、死的死,皇室不再需要这两种力量相互制衡了。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到了这一步,官方思想的又一次转型就提上日程了。汉武帝雄才大略,从内外两个方向都下重手,重整了帝国秩序。
这样一来,讲求无为而治、追求出世的道家逻辑不合胃口了,他要寻求新的意识形态,来论证自己各种作为的正当性。法家的逻辑肯定不行了,因为会面对秦朝那种下场,所以更好的选项就是儒家了。于是有了汉武帝时期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之后,中国约两千年的历史命运,也浮现出基本形态了,这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又称“外儒内法”。
什么意思呢?从观念层面来看,是儒家在主导,儒生解读着天意,君主也不敢完全违背儒家的教导而行事。儒家表面上的迂腐,却为君主划出了大致的行动边界;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这样一来,对君主来说,治理的效率有了,安抚民心的口径也有了。到了这会儿,我们可以说,周秦之变终于走完了它的转型过程。
汉朝能够取代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寿的大一统朝代,很大原因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综合这几家的观念;同时也让达成了均衡的各种力量,获得了有效的安顿。
所以,我们说的周秦之变,并不是到秦朝就结束了。而是从周朝开始,经过秦朝,最终到汉朝才完成这个转变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77319/9b7cb50f66e426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