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太空米为您精读的书是《抗战时代生活史》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从这一天开始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海市民度过了7年多的沦陷区生活。
沦陷时期的上海是什么样的,人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今天精读的这本《抗战时代生活史》就为你展现出战争时期,上海的生活百态。
本书的作者陈存仁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中医。我们之前介绍过他的另一本书《银元时代生活史》,那本书以银元为主线讲述老上海的变迁。今天的这本《抗战时代生活史》讲的则是抗战8年期间作者在上海的所见所闻。著名出版人三联书店前总经理沈昌文评价这本书时说。这样的书让我这个当年上海的小瘪三大开眼界。等于说一共22万字18个章节的这本书,从淞沪会战打响一直讲到抗战胜利。此书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也有对小老百姓生活细节的描写,堪称一幅生动的抗战众生相。
下面我将从三个部分为你讲讲抗战时期,上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三个部分分别涉及到当时生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的是战争一爆发,作者就搬进上海的租界生活,所以这里的生活史以租界里的情况为主。
下面我们就先来说第一部分正是生活。根据对租界生活的影响,作者把上海抗战时期的政治生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至1940年3月汪精卫正式组建伪政府。
这一阶段租界的生活还算太平。因为日本人刚占领的上海租界,还在西方国家手中。日本人对上海本地的各种政治势力还需要慢慢了解整合,以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这种政治局势也给了汉奸们往上爬的机会。日本人在上海收纳的早期汉奸以无恶不作的流氓为主。最有名的一个叫常玉清是一个不识字的大胖子,手下有1000多个徒弟都是小偷绑匪直流。常玉青还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浴室,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出入其中。于是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大观园。常玉清在淞沪抗战期间就投靠了日本人。他让徒弟们给日军燃放信号弹指引日军攻击目标。日军占领上海后常玉清成了日本人的红人。在日本军部所在的新亚大酒店里有一间办公室,一时声势不可一世。也有少数文人选择当日本人的走狗,比如一个叫余大雄的文人。原本靠办小报为生,常常以发表报道为由,敲社会名流的竹杠。以至于当时贩卖烟土或者搞走私的大佬会按月给他发津贴。抗战爆发后余大雄仗着自己留学过日本,精通日文,主动替日本军部做事成了红人。后来余大雄得罪了常玉清的被其徒弟所杀。这个新闻当时也算小有轰动。作者说足见当时汉奸之间相处也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个阶段是1940年3月,汪精卫组建伪政府,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38年10月日军接连攻占的广州和武汉战线拉长很难迅速击溃,已经迁到重庆的国民党政府。于是日军改变了侵华策略,开始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诱降。希望能从里面找到一个能上台面的人,建立为政府。
汪精卫曾担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等要职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他的投降无疑将极大的分化抗日阵营。1939年5月,汪精卫来到上海与日本人密谈。很快他就叫嚷让蒋介石公开投降,日本组建了汪伪政府,这时候那些打打杀杀的流氓就显得上不了台面了。
汪精卫在国民党长期做党务工作。所以在找汉奸时,是否做过党务工作就成为一个重要标准。上海沦陷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还有100多人潜伏了下来。但这帮人除了党务工作,其他什么都不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汪精卫使出金钱攻势,这帮人就集体投靠了过来。除此之外,为了增强汪精卫这方面的实力,日本人还把俗称76号的特务组织交到了汪精卫的手里。76号成立于1939年,是一个汉奸特务机关专司杀人绑架等工作。因为他位于当时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也就是今天的万航渡路上所以俗称为76号。76号成立后没多久,作者就听说了一个大新闻。静安寺路与大西路,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西路与延安西路的交界处是租借与非租界的分界处。这里设有出入的关卡,一天有几辆汽车从租界外开来,警察上去例行检查谁知车上的人竟然直接开枪,打伤十多个警察,打死一个印度巡捕。
开枪的就是76号的人。从此人们就知道了76号的存在。1940年3月,汪精卫正式组建伪政府,76号成了汪精卫政府重要的统治支柱。还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汪精卫常常通过76号实施暗杀清除异己。由于很多暗杀对象当时都躲在租界内,租界从此不再太平。报纸上几乎天天都有人被暗杀的消息。民众对76号可谓谈虎色变,宣传抗日的记者和文化人是76号的重点暗杀对象。如果有人躲起来不露面,76号就去把他们家人的情况调查的清清楚楚。家人安全受到威胁,当事人也就不敢老是躲着。上海的国民党党政军人员也是76号的行动目标。比如战前上海用的是国民党发行的法币。上海沦陷后,国民党的中央银行农民银行搬进了租界继续发行法币。汪精卫政府就发行自己的货币叫中储卷作储备以此和国民党打金融战。但人们普遍不想用中储券。于是76号就进入租界,勒令中国银行和农民银行的职员排好队。面对墙壁站立然后集体枪杀。除了杀人76号还到处绑票勒索赎金,为自己积攒小金库。
一开始他们还会给被绑架的人带上一顶抗日分子的帽子。后来索性只要有钱就帮谁。
作者的医生同行们就有很多被绑票的,大多数都是交钱赎人,只有极少数能侥幸逃脱。还有一位叫方液仙的实业家,是中国化工业的先驱之一,研发中国最早的牙膏。1940年7月,方液仙上班时被76号伏击,他的保镖被打死,本人被绑走。因为反抗,他被76号枪杀了。后来方液仙的家人拿出巨款,才赎回了他的遗体。76号的嚣张气焰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有所收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是本书要讲的第三个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向英美等西方国家正式宣战,日本人全面接管租界。1943年起,还把在租界里生活的西方人关进了集中营。从这时起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更加强势,对汪伪政府的依赖有所减少,但对老百姓的直接控制加强了。
那些稍微有些抗日嫌疑的人常常是不由分说就被抓走。作者听说自己也上了嫌疑分子的黑名单再也不敢住在家里。他事先安排好三四个临时住处,每天看病结束先反复观察四周有没有人跟踪,然后找一个临时住处住下。此外,日本人还强迫18到30岁的中国男子加入自警团,也就是自我警卫团的意思。团员们都要轮流站岗。一般来说岗位都位于接口,以便监视过往行人。每个团员都要准备一根粗绳。一旦有抗日行为发生,自警团员们就用绳子把涉事区域的周围围住,断绝所有交通直到抓到人。有一次,某个区域连续好多天都没抓到嫌犯,那里的老百姓就好多天都没法出来买菜。
好,以上就是抗战时期上海方面的情况。时局的动荡,政治势力的更迭令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恐怖。有句老话叫做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以说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么在这样的政局下上海的民生经济又是怎样的呢。在第二个部分,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经济方面的生活。战争会破坏正常的生产流通活动使物资供应缺乏。上海当时的粮食煤炭等基本物资大多是从外地运来的。战争以来,交通大受影响这些物资自然就会短缺。比如作为发电燃料的煤炭就很缺。火力发电厂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只好限制居民用电。到了1941年前后,也就是抗战的第五个年头。日本人规定每户人家每月最多只能用7度电,超过这个限额就要拉闸断电。
一个月用7度电是什么概念呢。假设一只50瓦的灯泡一天只开5个小时。7度电也用不了一个月。作者家7度电只够用7天,他们只在吃晚饭时才开电灯,其他时间都点蜡烛。市面上的蜡烛很快被抢购一空,而街上的霓虹灯电灯也统统关闭。曾经无比繁华的大上海成了黑暗世界。为了应对物价上涨一些有门路的人开始囤积物资,尤其像奶粉铁皮这样都很紧俏,价格也每天都在涨,报货的人都不肯轻易出手。比如一个越剧女演员到处收集铁皮,最后他的家里堆满了铁皮。
她就索性把床铺都拆掉自己就睡在铁皮上。不少人因为囤积物资发了财。作者有个姓袁的朋友是开药房的。在战争爆发前夕,一些经销西药的外国人,用低价把存货卖给了他。仅仅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他就吞了800箱。战争爆发后这位袁老板果然大发横财。到底发的多大的财书中没有明说,但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细节。有一天,袁老板家楼下着火被一个在附近拉客的风尘女郎发现了。这名女郎曾被袁老板接济过就打烂了袁老板家的房间玻璃,让他快跑保住了他全家的性命。事后,袁老板给这名风尘女郎两厢金鸡纳霜作为回报。该女郎后来开了一间药房很快就成了富婆。还有的物资太紧俏实在搞不懂。那怎么办呢就做冒牌货,尤其是冒牌的西洋货。在日本向西方国家宣战占领租界之后,西洋货很难运到上海。做冒牌货的更多了,其中不少销路还很不错。比如当时很多上海人喜欢抽英国的香烟。其中两种香烟的烟盒分别是白色和绿色,里边还衬着锡箔,故而俗称白锡箔和绿锡箔。有公司在外观和口味上模仿这两种香烟销路很不错。稍微体面的人怀里都会装上一包这种山寨货充充门面。许久看不到的洋酒也突然在市面上大量出现。表面看起来很高档,打开瓶子一闻却是一股浓浓的乙醇味儿。原来只有瓶子是真的,里面的酒完全是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