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推荐中写过,“这本书揭示了人类的一项重大秘密:一个人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喜爱的一本本书。”《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一位胰腺癌症晚期的母亲和她儿子(作者威尔)一起在她最后的一段生命旅程中共读一本本书籍的故事。这个小型读书会虽只有两个人,但是他们的对话中插了作者儿时的回忆,病情演变的阶段,母亲的经历,两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简短好用的阅读分享。他们通过这种智慧的方式去对抗死亡,文笔很温柔,充满能量。
越是“苦”“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文学的滋养。这本《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我是最近重温,初读是在2014年秋,距离2008年(作者母亲和癌症抗争的年份)已经六年,而在2008年,我也经历着一场和作者相似的苦难。只是读书会的成员,换成了我,和患上骨癌的小表妹。我在北京,定期邮寄书籍给在杭州,一年内经历六次化疗的小表妹,我们一起看同样的书籍,通过手机短信交流。她,停在12年前14岁的年纪,但我会永远记住我们用书籍去对抗恐惧的那段一起培养勇气的时光。
有时候,我们阅读,既非为获得资讯而读,也非为获得理解而读,而是想与书的作者或书里的主人公找到一种对话感。这种对话的力量,会让我们有力气去和重大问题斗争,也会塑造我们的对于人生的某些理解,促进对于某些原则、某种价值的坚信。正如这本书作者问母亲,哪本书是改变了她的?她大概这样回答:有好多,无论什么时候,你读到一本好书,都有可能改变你的生活。我想《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除了有这个价值外,它本身还是爱书人的飨宴。里面提到非常多书名和精彩的介绍,比如我喜欢的胡塞尼《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罗曼·里夫《爱花的牛》、克罗格特·约翰逊《阿罗有支彩色笔》、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罗尔德·达尔《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阅读这本书,也开启了阅读更多书籍的可能性。
透视这本书,生命的脉络历历可见。作者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积极行动的人。“阿富汗情况越来越糟糕,我们盖图书馆的信念就越要坚定。这可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事,但是一件重要的事,我们必须做点什么。”这是书里的母亲在2008年秋一位记者在阿富汗被绑架后说。而这个时候是她癌症的晚期。她在生命的最后都还在推进筹备阿富汗移动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中。她最后的阅读停在了约翰·罗斯金的一句金句:“如果你不愿祝福他的王国,那么不要为之祈祷。如果你愿意,不能光靠祈祷,还必须为之工作。”
这,也是我想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