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即便死亡将临,阅读也能让我们温暖——《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阅读】即便死亡将临,阅读也能让我们温暖——《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作者: 诗酒寒秋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07:32 被阅读0次

          如今,朋友见面时问“你近来看了什么书?”已经很少了,但在《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这本书里,主人公母亲和儿子还会这样问。

          最近断断续续两个月看完了这本书。书里讲两个人的读书会的故事,两个人,一个是身患绝症、来日无多的母亲,一个是儿子、美国知名出版公司高级副总裁威尔·施瓦尔贝。

    1,

          母亲酷爱阅读。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胰腺长了癌,而且已到晚期。儿子施瓦尔贝为母亲开设了属于他们两个人的读书会,在阅读过程中交流思想与灵魂。书籍的力量,使母亲的生命比预期延长了两年多,而这段时间,也成为施瓦尔贝永恒的记忆。

          母亲去世后,施瓦尔贝小心翼翼地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整理成了这本《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2,

          这是一本可以细看的书,温馨又有力量的文字,总能触动心灵,而且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

          这本书所提到的书都穿插在母子讨论中,一共有116本(可惜不少书还没有引进到中国)。这些书的内容广泛,有战争、爱情、冒险、童话……但共同点是能促使他们母子精神交流,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每一天。

          书中记录了母亲从查出癌症晚期到最终离去的全部过程,施瓦尔贝目睹了母亲化疗、病痛的各种折磨。然而,只要翻开书,母亲就会感到欣慰。即使到最终离去的那一刻,母亲的床头依然摆满了书籍,施瓦尔贝依然每天把书的内容读给她听。

          共读的书籍都是母亲喜欢的,他们聊读书的感受,寻找某些内心深处的共鸣。不论这些书讲的是什么,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是相通的,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展示出大家普遍认同的人性。

          母亲会想起曾经反复读过的书籍,比如《飘》。16岁读《飘》,看到的或许会是爱情;26岁再读,看到的是女性成长;36岁读,看到的是南北战争;66岁时再读,看到的或许更多……可见,有些书是需要珍藏的。阅读需要缘分,书也会伴随着你的成长,也许时隔多年之后,你突然会想去翻阅它,这时的感受,一定和你多年前初次看时不一样。

    3,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也是一本临终关怀方面的教科书。

          以读书会的方式关怀母亲,这方法不仅独特,也有效果。因为人的很多情绪是相通的,而不论你是什么人。就像痛苦、绝望、无助与恐惧,这些都能引起共情。阅读的魅力就在于,它能使许多难以述说、无法排解的情绪得到释放,能让身处困境的人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从中获得力量。他们母子交流的很多书,其实都会在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灵魂深处引起共鸣。

    4,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也是写母亲的书。

          母亲精力极为旺盛、经历丰富多彩,从事过(有的是身兼)很多工作,诸如南丁格尔·贝姆福特高中校长、道尔顿学校升学咨询员、哈佛大学招生部主任、玛丽蒙曼哈顿学院理事长、流浪妇女儿童委员会理事长、国际救援委员会联络人等等,为后两个组织工作时去过九次阿富汗,足迹遍及阿富汗各个角落,呼吁救助难民、为阿富汗筹建图书馆……书里,穿插着很多回忆片段,涵盖了母亲的一生。

          母亲70多岁时,在公交车上还会给那些孕妇和更年长的人让座。母亲确诊并开始化疗后,有一次去弗罗里达州维罗海滩休养,她和儿子通电话时,调侃在机场那些不去排队而是用轮椅占队的人,而她这个真正需要轮椅的人,却站在漫长的队伍里。母亲当时身体很虚弱,儿子说你也可以用机场的轮椅呀。母亲说“轮椅应该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母亲75岁最后一次生日派对,她忍受着化疗后的痛苦,足足站了两个小时,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客人……

    5,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书的世界。它诠释了“在生命和情感的尽头,阅读是最好的庇护和救赎”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即便死亡将临,阅读也能让我们温暖——《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xf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