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我是一个高中时十分厌倦人文学科的人。那时我善于思考,但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太偏向文学的书籍,因为我无法体会这样做的任何价值,也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来充实我的思想,只是在应试教育的藩篱下苦苦寻觅着自己的未来。事实上,那时我也很难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获得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百年前陈寅格先生所说的“独立之人格,精神之自由”,那么彼时的我还相去甚远。
现在的我依然庆幸,即便是经历了五年严格管理的大学生活,我仍然保留有内心的一份孤独,正是由于这份孤独让我拥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至于走向他的反面
变得日渐庸俗。
这种机械的,重复式的生活带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我逐渐明白了个人如果完全按照外界强加于你的方式去生活,即便获得了所谓的成熟,那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事实上那不是真正的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丰收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从不认为妙语连珠和口吐莲花仅来自于天生的口才,就像语言的表达来源于思想的沉淀,而这需要日常读书为之点滴积累。
我逐渐明白为什么人们会使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开始理解认识自我事实上比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还要难。作为思想交流的一种媒介,书籍能够迅速拉近你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精神上达成共鸣。这非常有助于唤醒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只有拥有了一定广阔的知识视野,具备了相对完备的认知水平,才有可能发现真实的自我。
读书获取知识,知识产生立场,坚持立场产生力量,独立之人格就此产生。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事件,让我拥有了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之余,我试图从一个很小的剖面去了解我们当下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也学会进入不同作者所构建的世界中体会不同生活中的人,接触不同的事,亲临这个时代下的风雨雷电,亲历着不同社会的人情冷暖。我不得不承认,面对社会百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向文字寻找慰藉和力量。一本优秀的书,是无数文字巧妙的堆砌,沉淀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能够唤醒读者去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宇宙、世界和社会,重新定义人生的价值和方向。中国传统哲学所倡导的宇宙一元化更专注于内圣外王之道,以求经世致用,一个人所有价值的体现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僚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然而这种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的发展则是以挤压个人发展空间为代价的。在强调个体价值的今天,如何突破自身环境的束缚去生活,如何去协调各种内在的外在的联系并超越这种联系,在许多先哲的著作中可以都可以看到他们专注思考的痕迹。
在我看来,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是否顺畅,在于双发是否在同一语境下对话,思考的问题是否在同一维度。思想领域的沟通,不能停留在狭义的利益考量和偏激的情感导向。学会接纳,开诚布公地讨论交流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基础。从另一个方面讲,单纯思想上的交流因为没有名利可图,也就失去了为名利写作的可能,这对读者来说应该是更为有利。
我相信,来源于深入的思考和用心体会生活的文字有一种朴实而平静的力量,我希望这种力量可以唤起严肃的思考。之后我每周都会坚持在简书上发表一篇用心雕琢过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的情绪宣泄,没有连篇累牍的有的心灵鸡汤,有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独特解读。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思想者,并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