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有一个疑问,同样是人,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但你可能会说,这是命,有的人天生就是特朗普的女儿,有的人天生就是马云的儿子,所以天生是太子,不管怎样,都会是皇帝,而那些天生是平民的人,怎么努力,也成不了皇帝,这就是所谓的外在决定论,把人的差异归结为环境,外部条件,
类似的故事有很多。
比方说同学之间,互相比较,某些同学混的特别好,有的同学,就混的一般,特别好的同学,就被认为是有一个好的平台,好的人脉,所以才今天的成就。
鲁迅为什么敢骂当时的学术界,文艺界的人,就是因为鲁迅有个坚强的背景,比方说蔡元培是他朋友等等之类的话。
余英时为什么有今天的学术成就?而是因为他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也是美国史的教授。
这些都是把某个人的成就归结为某种环境。这种思想是由一种消极悲观的思维方式在作怪。
我觉得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它不同于禽兽的关键点在于,人能进行思考。思考造就了人类。
那么思考的本质是什么呢?
先看下面的大纲: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思考,而思考的本质是什么呢?我重点提下如何锻炼思考。
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这次回家在火车上,跟邻座的一对夫妻聊天。我就说到,在没有生没有小孩之前,好像坐火车从来没发现过车上有小孩,自从自己有小孩之后,发现身边到处都是小孩,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然后那对夫妻说,是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留意到没有注意到,所以觉得不存在,当自己有小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就能发现注意到。由此我就突然联想到,人在思考的时候,其实背后有一个视角。我们都是通过某一个视角,来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去思考问题看问题。所以,我就想到,有没有其他的情况,我们也是在这种视角下,对某个现象作出了重新的发现?这个有没有一个什么理论呢?或者有没有其他的例子来证明呢?
比如,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更容易注意到,比如到某个地方,突然出现你的名字,或者在大街上远远看见你的一个朋友。再比如,你是学经济学的,你就会发现,到生活处都体现了经济学的原理,比方说你是说心理学的,你就发现到处就能体现心理学的原理,诸如此类等等。
-
你手里有锤子,你就发现,生活中处处是钉子。
-
你是个小气鬼,你就会觉得别人都在算计你。
-
你对人不真诚,你也会觉得大家都在演你。
如何锻炼思考呢?
我们就应该利用人的这种思维天性。对信息和知识应该多类比和联系。
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发现更多的关联,尤其是跟自己熟悉的经验相关联,你才能进行简化。
你的思考才更加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