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现自己有时读书挺快的,尤其是坐公交车的时候,一本薄一点的书,基本上一个公交车来回就看完了。
真的,你没发现吗?
在公交车上看书特别容易打发时间,又比较容易看得进去。不过呢,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你得有一个座位才行。
当然,“读书挺快的”是我比较艺术化的说法,换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囫囵吞枣”、“快餐阅读”。
因为一本书看完就完了,好像根本没记住什么,除了偶尔发现一些特别优美的句子,当时特地折了一下书的那一页,准备回家的时候摘录下来。
很多时候,读书对我来说好像纯粹就是消遣一样,心里明明知道不该看完就忘,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48422/2b9e023f404e7caa.jpg)
2
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一个大咖的音频,大咖说她读书很慢,相当慢。
慢到什么程度呢?
慢到她看完书就能马上画出每个章节的思维导图;慢到她看完这本书就忘不掉,甚至包括这本书的作者简介、出版社等相关信息;慢到她不用再次翻看这本书,等等。
天啊,太牛了吧,大咖不愧是大咖,连记忆力都这么非同寻常。
汗,再对比自己,我感觉看过的那些书都是白看了,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啥都不说了,我需要静一静。
看来,得做出一点改变才行呀。
可是,像大咖这样的程度好像是难以达到了。那如果记不住整本书的内容(实际上你也记不住),退而求次,你好歹简单记住几个核心要点,实在不行一个点,就一个点也行啊,啊啊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48422/e89e5f9fc67050dd.jpg)
3
突然想到以前上写作课时,老师讲过一个方法:“输入触输出”。
就是说,
如果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时,可以通过看书,触发你的思考、想象、感想、感悟……从而让你有东西可写。
当时听是听了,不过好像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还没有去实际操作。
现在想想也是喔,一方面,自己常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而另一方面,自己看过的那么多书,好像都没有办法变成自己的东西呢,这也太浪费了吧。
还得感谢这几天出不了门,家里只有几本书,反正有时间,就慢慢看。
于是开始尝试一本书不要读那么快了,每读完一个章节停下来,根据几个要点提示,或者根据某个词、某个观点,写一篇文章,格式不限,体裁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
就好像去到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喜欢拍个照、打个卡一样,证明你来过,到此一游过。
你看了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好歹也能证明你看过不是。
对于我来说,也总算没有白读这本书了,哈哈,终于。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48422/f8c965c639cd795c.jpg)
练习几天下来,发现这个方法可行!
以前看完整本书,好像很难写出一篇读后感,也很少想过要写一篇读后感。
而现在,特地下意识地提醒自己,读完一个章节就要写一篇读后感,没想到真写出来了!
人哪,看来还是得要求自己才行啊!
我想说的是,十几天过去了,一本书才看了一半,当然不是每天都看。不过虽然书读慢了,但是反而输出了几篇1000+字的长文。
(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1000+字属于长文。)
对,你也可以试试哦。
当然,不一定每个章节都写读后感,你可以只挑自己有感觉的章节来写,感觉最重要嘛,没有感觉的就不要纠结了,直接跳过吧。
快餐时代,时光向左,慢读向右!
书中那些核心的要点,某个打动、触动你的观点或句子,又或许是一个案例、一个词……
它们像是一个勾子,勾起你记忆中的某个瞬间,唤醒你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你联想起某件事、某个人,让你忍不住想说说……
下次你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东西可写,也不知道写什么时,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期待听到你的好消息^_^,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