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刊及作者信息
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
日期:2018, Vol. 29(2) 278–287
DOI: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77348
APA:Liu, Yanping., & Reichle, Erik D.. (2017). Eye-Movement Evidence for Object-Based Attention in Chinese Read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2), 278-287.
作者:
Yanping Liu1 and Erik D. Reichle2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Macquarie University
通讯作者:
刘艳萍,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东省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
电子邮件:liuyp33@mail.sysu.edu.cn
所有数据和材料均已通过开放科学框架公开发布,可访问https:// osf.io/tgmf6
二、本文主要内容
1、摘要
研究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只分配给一个单词还是多个单词?
实验思想:采用了一种新颖的范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该范式受到了基于对象的注意力的经典研究成果的启发。
实验概述:
实验 1:
参与者(N = 18)对两个空间上位于同一位置的中文单词或非单词中的一个做出词性决定。
结果:只有被注意词的频率会影响反应时间和准确性。
实验 2 :
被试(30 人)阅读了嵌入在两个空间定位的中文句子中的目标词。
结果:只有目标词的频率会影响注视时间和注视单词的位置。
实验结果:结果支持序列注意假设:在阅读过程中,单词是以严格的序列方式(也许是基于对象的方式)被注意的。
意义:结合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控制模型和单词作为视觉对象的概念化来讨论这一结论的理论意义。
2、前言
之前已有关于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是如何分配的争论,即以E-ZRrader为代表的序列注意观点和以SWIFT为代表的平行注意观点。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报告两个实验的结果来为这一争论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以证明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是以序列注意的方式进行的。
实验范式来自邓肯(1984 年)的原始论证,即在观察两个空间上重叠的物体时,人们更容易注意到一个物体的两个特征,而不是两个物体各自的一个特征(Ciaramitaro, Mitchell, Stoner, Reynolds,& Boynton,2011; see Chen, 2012, for a review).
背景信息
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的两类计算模型——序列注意模型(如 E-Z 阅读器)和注意梯度模型(如SWIFT)都对阅读过程中的眼球运动进行了定量描述,但它们在注意力分配上存在争论,即前者假设序列分配,后者假设平行分配。
E-Z Reader:单词是以严格的序列方式被注意和处理的;对一个单词的词汇识别会导致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单词,从而开始对其进行处理。(只有完成单词 N 某 一 阶段的词性处理,才会启动眼跳程序,将视线移向单词 N + 1。)
SWIFT :注意力是一种梯度或灵活的 "变焦镜头"(Schad & Engbert, 2012),它支持同时处理几个单词,随着单个单词的识别,注意力梯度会沿着一行文本向下移动。
区分方法:是否存在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即如果注视单词 N 的持续时间随着单词 N + 1 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单词 N+ 1 的词汇处理速度增加会减少识别出单词 N 所需的时间。若存在,则反驳了 E-Z Reader;否则,支持 E-Z Reader,即注意是序列分配的。
结果是,可能是出现了证明存在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实验案例,但是不具有说服力。
本实验思路:
已知:词频会有力地影响词汇加工的速度(通过词汇决策反应时间和眼动测量来衡量)。
如果序列假说是正确的,那么词汇决策反应和眼动测量应该只受被注意词汇频率的影响,而不受空间上同位但未被注意(即分心)词汇频率的影响。
这样的结果表明,注意力是以对象为基础分配给单个单词的。
3、实验
实验 1
Methods
Participants:18 native-Chinese-speakingu ndergraduate students (8 males, 10 females)
Materials and design.
每次试验中,被试被要求注意一个汉字对的目标词或非词,并对其进行词汇判断,该目标词或非词在空间上与另一个(未被注意的)汉字对的分心词重叠。
共256 个试次:128个试次要求回答 "是"(如果双字词是真词),128个试次要求回答 "否"(如果双字词是非词)。
128个真词试验采用 2(目标词频率:高与低)×2(干扰词频率:高与低)的被试内设计,将 64 个高频和低频目标词与 64 个高频和低频干扰词交叉进行。
被测汉字对的颜色(即红色与绿色)和未被测汉字对的颜色(即红色在绿色上或反之)都是平衡的。
非词是由两个不构成双字词的汉字组合而成。
实验前进行了 20 次练习测试,每位被试的测试顺序完全随机。
表1显示单词的平均频率和复杂度(即每个汉字的笔画数)以及非单词的复杂度。
Apparatus and procedure.
光线正常的房间
戴尔电脑驱动的 27 英寸 LED 视频显示器(分辨率 = 2,560 × 1,440 像素,刷新率 = 144 Hz)
以黑色背景显示刺激物。
每次试验开始时,显示器中央会显示一个白色的注视十字,持续 500 毫秒,然后出现刺激物。
参与者需要通过按键盘上的 "f"(真词)或 "j"(非词)来对左上角的汉字对做出词汇判断后,一次试验结束。在 1,000 毫秒后,下一个试验开始。
被试被要求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Results
试验的平均反应时间和准确性:
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反应时间和准确性进行分析。
结果:只有目标词频率会影响反应时间和准确性。
实验2
实验1与实验2的关联
实验 1 结果:加工一个被注意目标词的时间和准确性只受该单词频率的影响,而不受位于同一位置的分心词频率的影响。
表明,被试可以完全按照指令注意一个单词,即使该单词恰好与另一个单词几乎完全重叠。
实验2目的:检验这一发现是否适用于自然句子阅读。
眼动实验:要求被试阅读两个空间重叠句子中的一个,这两个句子包含目标词和干扰词(词频有高有低)。
Methods
Participants
30 native-Chinese-speak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12 males, 18 females)
Materials and design.
2(目标词频率:高与低)×2(干扰词频率:高与低)被试内设计。
目标词由 160 对高频率和低频率的汉字对组成,在 160 个句子中的 1 个句子中嵌入(靠近中心)一个目标词。
分心词也由 160 对高频和低频汉字对组成,其中任何一种类型的词都嵌入(靠近中心)另一组 160 个句子中的 1 个句子中。
句子以橙色和绿色呈现,以控制亮度。句子的位置(上部与下部)、颜色(橙色与绿色)以及句子的"分层"(即橙色在绿色上,反之亦然)在不同被试之间是平衡的。
Apparatus and Procedure.
EyeLink 1000 Plus 眼动仪记录眼动,采样率为1,000 Hz。
观察是双目进行的,但眼动数据只从右眼收集。
被试距离视频监视器大约 58 厘米的位置,使用下巴和前额托,尽量减少头部的移动。
最初进行三点校准和验证程序,直到最大误差小于视觉角度的 0.4°
先阅读 16 个练习句子(不予分析),然后按照随机顺序阅读 160 个实验句子。
被试默读理解,并使用按钮方框终止试验。还使用按钮盒回答半出现的理解问题,并开始下一次试验。
Results
Accuracy.
句子理解的平均准确率为 96%,不同条件下没有差异(所有 ps > .14)。
Eye-movement measures.
3.4% 的试次被删除(在目标词区域上、紧接着目标词区域之前或紧接着目标词区域之后的注视过程中出现了眼动。)
5个因变量:
四种标准眼动测量:(a)FFD首次注视时间,(b)GD凝视时间,(c)TVT总注视时间,(d)FP注视位置。
(e)pretarget fixation duration:最后一次在目标前单词上的注视时间。
平均注视持续时间测量值: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实验结果:
目标单词的频率主效应显著:高频目标单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观看时间都短于低频目标单词。
注视单词的位置即高频目标词比低 频目标词更靠右,p = .015。
对目标前单词的最后注视持续时间不受目标词和分心词频率或它们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所有 ps > .226)。说明没有出现中央凹对中央凹的效应。(与 Ma、Li 和 Rayner(2015)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句子阅读过程中,只有被注意目标词的频率会影响视线移动的时间和位置。
4、讨论
实验 1 表明,词汇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只受被试目标词频率的影响,而被试目标词的频率则会影响注意力的分配,而不是未被注意到的分心词。
实验 2 同样表明,在句子阅读过程中,注视目标单词的时间和位置只受目标单词频率的调节。
总之,这些结果表明,注意力可以被分配到两个同位词中的一个。
原因分析:
本实验中采取的这4个因变量,即对目标词处理时间的测量,只受目标词频率的影响,这与序列注意假说一致。
不存在词副中央凹对中央凹效应的证据,说明读者以序列方式注意和加工单词。
三、知识链接
邓肯(1984 年)的论证
(a)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对目标单词的初始注视持续时间;
(b)凝视时间:即对目标单词的所有第一遍注视的总和;
(c)总注视时间:即对目标单词的所有注视的总和;
(d)注视位置:即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对目标单词的初始注视的位置(从第一个汉字的左边缘开始测量)。
四、我的启发
借鉴基于对象的注意的研究方法,在同一个空间位置中的两个词中区分出注意对象,通过眼动实验的5个指标,包含了眼动的时间和位置来证明不存在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从而证明阅读中的注意是按照序列方式分配的,即在特定时间内,每次只注意一个词,一个词一个词依次进行。
对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验证是看pretarget fiaxtion durition,也就是目标词的前一个词的注意时间。看目标词的概率是否会对词N-1的注视时间有影响,结果是不受词N(目标词)的概率影响。(不看词N+1的频率对词N的影响,不然操作变量应该是词N+1的频率了。)
五、我的疑问
之前有一篇文献中提出英文中不存在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因为英文有清晰边界),但是中文中存在(因为汉字无清晰边界);这里采用的是中文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又证明中文中不存在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前后存在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