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两晚凌晨十二点以后才睡,我不知道内在发生了什么。我知道有对未来的焦虑,还有五月一下接了三个挑战。
当时觉得要走出舒适圈,然后就答应下来,连思考都没有。此刻想想,这是我的模式,总是觉得自己可以,然后接下太多太满,把神经拉得很紧。当我失去弹性的时候,整个人象冻住般,没法笑没法放松没法深呼吸。
其实上周,我有做些调整,比如早上六点开始跳动态静心,再洗澡出发去上班。有时候还蛮佩服自己的,想到就行动。可会不会这也是一种逃避呢?不想耽在难受、无力的感觉里,只想要出来,所以做了过激的举动。
直到和人在一起,准确地说,是深入地交流,谈内心对事情的想法,谈曾经干过的傻事,谈对未来的规划……然后,觉得自己恢复了流动。可还是有很多东西,想出来,可就是出不来。

昨天开始看美剧《我们这一天》第二季。第一季是去年看的。当时就被这个家庭故事所打动,真实、复杂、每个角色都充满了人味儿。刚才觉得,每一集都让我内在翻涌,可却写不出来,那些感受,就是写不出来。忽然想到好朋友对我说,有时候在想我的时候,不一定会告诉我。她让我相信“无”的存在,我有时候太需要证据来证明对方在意我,爱我。
是的,有时候没说出的话,才更有深意。喜欢那首《无声仿有声》,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谈着和其他人的故事,没有谈两个人之间,却似乎一直在说着“我们”……那些回忆,为什么来翻搅我?我以为这两三年已经都写完、哭完了。

可我记得周三下午,郭老师说的一句话“让子弹飞一会儿吧”,让当下的一切耽一会儿,说不定真相才会浮现,不要太急。就象《我们这一天》里的凯文一样,他不愿意面对高中时,父亲的死,即使过去十多年,可就是不想说。
有时候感情是需要发酵的,好东西值得等待,慢慢来,对自己多点耐心,对自己多点信心。你一直都在向前看,你会过得更好,好好体验做人的滋味,不枉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