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积累篇03 第23章 希言自然

积累篇03 第23章 希言自然

作者: 道桩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1:38 被阅读11次

小编按:今天我们学习积累篇的第三篇——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本章中老子告诉了我们做事的节奏——绵绵若存,学习经典也是如此,在于每天的积累,过上几个月、半年、一年再回头看,就能发现自己的进步。


《道德经》第一讲:积累篇  03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

骤(zhòu)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

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绎    读

这是积累篇的第三章,我们今天来讲解这个也很关键的一章。看看从中能理解到什么?明白什么?知道了什么?然后我们自然会如何去行。 

希言自然:少干预是合於天地万物的自然。 

这里每个字都要推敲下。 

希:《道德经》出现有大音希声,听之不闻名曰希。所以这个希,可能跟音有关;也可能仅仅是对言的修饰。 

言:《道德经》出现有贵言、不言、多言。《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这两句话似乎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言。 

05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7章:太上不知有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从语境看,言,与圣人管理天地和百姓有关,绝非一般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活对话。现代政治中,还保留有:建言、发言等。 

又注意到,言往往伴随着信。如本章开始的“希言自然”,与结束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形成了首尾呼应;17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直接连接“悠兮其贵言”;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因此,对成语“言而有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深入思索,信在哪里出现呢?21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故精是信的载体。言-信-精,逐渐开始理解深入了。 

所以,言,从显意讲,就是圣人发言,言出法随,干预国家的运行;从密意讲,这个言,可能是听不见的音,伴随着精与信,对天地氣化起到无形的干预。 

自然:从道天地人的体系看,道法自然,万物之自然,还有天地自然。结合本章上下文,这里指的是天地的自然。 

希言自然,表示圣人要少干预,这样合于天地的自然、万物的自然,合于自然之道。

什么是自然?道法自然,意思是,道自本自根,合于自己本来的样子。那么道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也各有其自然,所以自然,表示能看得到的天地和万物形成的自然界,而隐含着,推动自然界的各种无形的氣化规律。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氣举之也。”意思是,地球凭什么能漂浮在太虚之中?岐伯告诉他是大氣推举着地球。内涵着,也是大氣在推动地球和其他日月星辰的运转。这可以理解为,天地万物在整体上都有种大道的玄机,也就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周行而不殆、循环往复的一种运作。 

所以大氣本来就有种自然,而无须干预。虽然圣人有言的能力,也就是干预的能力,但是要希言、贵言、不言;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我们解读希言自然,就对圣人无为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缘故在于。 

这个故,我们经常会绎读为所以。但是这里所以,并不合适。有次我自然明白:故,有缘故的意思。为什么说希言自然啊?它的缘故是。老子观察自然现象,发现以下现象。然后,开始下面的解释。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就是大风刮不了一上午,大雨下不来一整天。这是在中原的视角。那要是在南方,有时候能下好几个月不停。但是在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带,象北京,我观察,下大雨,没有超出2小时的。所以在北方下大雨不必担心,一两个小时就收了。

孰为此者天地:是谁让它这样的?天地自然如此

那是谁让飘风骤雨不持久的呢?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尚且做不到这样的长久,何况我们人呢? 

天地也不能持久爆发那么大的能量,我们人显然没有天地那么大的能量啊,怎么可能始终爆发出大能量而可以持久呢?当然这里也是明确提示,圣人之言,是可以起到象飘风骤雨这样的效果的。反过来也理解了,圣人要希言、贵言,乃至不言;而多言则数穷。 

这一章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无论是读经,还是为人做事,都要有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节奏,这样才能持久;不能飘风骤雨,难以持久。 

因此我们读经,明白了道理之後,无论做啥事情,始终有种用之不勤的节奏,形成这样的节奏,就能持久,能行之久远。这是内心的自然的明,也是我们文化传统倡导的读经的节奏,不急不躁但是又不停。我们现在的节奏是每天一章,周日复习,14周98天完成一个大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有些已经学习背诵好几轮了,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有些刚开始的,就先熟读,能记忆多少就多少。不急不躁,用2、3年的时间拿下一本经典,受益终生,已经是很正确的节奏了。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因此。 

这个故,就是另起一段。 

从事于道者:从事于道的人,应该知道: 

这个意思是,想学道的人,应该如此。 

道者同于道:求道的人,要跟道相同。 

就是修道者要有种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节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句话出自第六章,也是正好是讲大道生育天地并始终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地注入负熵流。 

德者同于德:求德的人,要跟德相同。 

我们知道什么是德?就是有个标准定义。凡是《道德经》的名,大多有标准定义,熟读自然知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弗居是谓玄德。这个“功成弗居”是有的版本的,所以合在一起。有这样玄德的行为者,自然就合于自然之德,也就有德。

失者同于失:失败的人,因为他跟失相同。 

结合全文,失,做事用飘风骤雨的节奏,难以持久。失,也有言多必失的意思,正好合于本章希言自然的反义。言多,即多干预,如飘风骤雨,难以持久,必然导致失败;因为失所以败。多言数穷。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跟道相同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跟德相同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跟失相同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这一段是上一段的换一种说法,就不做详细解释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诚信不足,就会有不信任。 

这句话像是百搭,有些版本就把这句话删除了,为啥?重复啊,认为老子《道德经》不该重复出现。这就是读经没理解,不知道言和信的关系。言而有信嘛。 

希言可以信足,多言则数穷。不是说不能言,而是不能“多”言。多,在《道德经》之中一般都是不好的意思,如:多藏必厚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数穷也是言之中的信不足的缘故。所以太上,最好的管理者,都是贵言、希言。这样言一旦出,效果就特别好,百姓当然就相信。信是多个含义的,包括了:信息、诚信、诺言、守时、准确等等含义。 

有这一句跟没有能一样吗?首尾呼应,是不是就能形成一个很完整的章节?

本 章 重 点

希言自然。并注意《道德经》有首尾呼应的原则。

相关文章

  • 积累篇03 第23章 希言自然

    小编按:今天我们学习积累篇的第三篇——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本章中老子告诉了我们做事的节奏——绵绵若存,学习经典...

  • 《道德经》学习第三天

    今天是《道德经》学习第三天,积累篇的第三讲:23章希言自然。 正文: 希言自然 故: 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孰为...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1

    第23章 希言自然 第一节 【原文】 希言①自然。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这句话,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否则,就会打破二十三章的整体逻辑,“希”是少的意思,“希言”就是少说,...

  • 希言自然

  • 希言自然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

  • 希言自然

    文|蓝熵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言过则跆,乐极生悲,同于道者,...

  • 希言自然

    言有尽而意无穷!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懂得的就多,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会赢! 从生活中其实我也发现,和队友吵架,嗓门越...

  • 希言自然

    苏辙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出于自然而简其中,非其自然而强言之,则烦而难信 王...

  • 希言自然

    老子说:希言自然,是一种个人修养。 很多时候,很多人,依然觉得沟通很重要。曾经,我也是…… 且一定想着怎么去说服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积累篇03 第23章 希言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uu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