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1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1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1-03-22 15:02 被阅读0次

第23章 希言自然

第一节

【原文】

希言①自然。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④,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⑤,同于失。

【注释】

①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②飘风:大风、强风。

③骤雨:大雨、暴雨。

④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

⑤失:指失道或失德。 

【译文】

为政者少发号施令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因为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是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发出的指令呢?所以能够按照道的规律办事的人的,就相当于得道;按照德的标准办事的,就等同于修德;即失道又失德的,就相当于失败者。

【解析】

儒家孔子把人分为三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愚而不学。本章老子将人分为三类:道者、德者、失者。道者是修道人(道家),德者是修德人(儒家),失者是无道无德人(失败者)。孔子分类以知识为主,老子分类以悟性实修为主。老子以道者为目的地,德者只是临时住所,必须继续前行,才能成为道者,无德无道则必然灭亡。老子此章对天地提出了严厉批评,实际上是更严厉的批评人(失者)。天地德高,犹不能违道。人如果是失者,德行浅薄,岂能违道?无德无道只能自取灭亡。

因此,我们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和德,才能从中获得无限的益处;否则,我们不但得不到任何益处,而且还会为大道大德所抛弃。不遵循大道和大德,必然会遭受惩罚。人不同于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当主观能动性支配下的人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时,人们就会从自然中得到益处;当主观能动性支配下的人的行为不合乎自然规律时,人们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人们贪图小惠小利,对森林乱砍滥伐,最后导致泥石流滑坡,轻则毁坏庄稼,重则造成人员的死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总之,违背大道大德就等于自我毁灭。

相关文章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二十五)希言自然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二十三章解读。 希言自然。 上章...

  • 天地无常 德成就

    走马观花道德经(23) 23.道德经第二十三景点——感应之门 第二十三章 天地万物无常生灭变化 希言自然。 飘风不...

  • 初识《老子》第23章

    第二十三章九十二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二十三章 稀言自然,故飘风不崇朝,骤雨不崇日。孰为此者,天地也。...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开篇便向我们道破了世间法则——永恒,是不存在的。 我...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

  • 《道德经》启示录/5

    每周抄写三章《道德经》,这是第二十三周,我会坚持下去。诵读经典,久而久之,总会耳濡目染。 《道德经》一共才五千多字...

  • 节后上班第一天

    【日精进第49天】 一、【学~勤学】 ①日常课诵 诵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和注解一遍,《京瓷哲学》第二十三条,《定...

  •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者,希言自然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2个笔记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者,希言自然 >> 希言[1]自然。 故飘风[2]不终朝,骤...

  • 对《道德经》中“不争”的理解

    读《道德经》,发现老子很是强调“不争”。“不争”这个词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七次(第三章、第八章、第二十二...

  • 国学课堂(九)

    1.《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十三章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cu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