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会认识余华,是因为课本上有他的选文——《十八岁出门远行》,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他的另一本佳作——《活着》。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到的季节,遇到了那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
02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半路被国民党抓去充当壮丁,又被解放军所俘获.
回到家乡,才知道母亲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养大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
家珍患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名男婴,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
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连豆子也吃不上,福贵心疼,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因吃豆子撑死……
03
用余华自己的话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自己生命的友情。
讲述了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
这也就是我要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与手机可谓是朝夕相处,每天能够花上十几二十分钟时间阅读新闻资讯就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而若能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品读这样一本书,它能给予我们的远不是碎片化阅读所能比拟的。
《活着》:用哭的方式笑0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点不如意轻则抱怨生活,重则寻死觅活。
古往今来,被大多文人所称赞的生命的厚度在当今社会却很难找到踪影,而福贵却是这几个字的最好注解。
我想,世上的人们多半是和自己的命运半抗争半妥协地结伴而行,就像相看两厌却离不开彼此的挚友,一起穿越那漫漫人生路。
就像余华所说“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
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用哭的方式笑05
很多人觉得日子无聊而漫长,可另一些人想要活下来都是奢望,那些死去的都是恶有恶报的坏人吗?
不是,噩运向来都是无差别打击。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能寻找一个喘息的突破口,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这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
可是,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悲剧中又被挤出生活的舞台。
我们不禁发出一个疑问,生活真的如此悲惨吗?
我忽然想起王小波讲的一个故事: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出了很大的轰动——他画的天空全是红的。
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当他们步入画廊,抬头看天时,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的确是砖红色的。
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该是书中所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这个样子。
无论现时的我们经历的是幸福喜悦,或是艰辛苦难,但只要继续活着,他们之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会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剩下苍白的结果。
那么生存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正如某位哲人所说“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他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也许,我们只需要像福贵一样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如此便够了。
作者:叶芃
首发自公众号【喃喃清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