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一个身边认识的人猝死的消息,好多感慨涌上心头,跟大家分享:
1.人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以前对这句话是不屑一顾的,但发生这件事之后,我突然觉得人没必要活得太伟大,我们从书本上看到太多舍生取义的故事,人们沉迷于歌颂奉献、歌颂舍己为人,但我觉得只有先自保才配谈保护别人,也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他人。财富、长相、身材、业绩、能力、专长、人格魅力,以上这些相对于健康而言,统统没那么重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健康,然后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比身体健康稍微更重要一点,是因为曾经,也包括现在,有很多人的身体虽然是残缺的,但他们依然乐观依然感恩生命、热爱生活,“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怀揣着希望,有盼头,有期待,人生便值得。当然,这有一个大前提是身体不那么健康并不会危及生命,如果生命都没了,一切就都没了。
2.别人的看法、想法、评价真的不重要,我们要让自己练就“刀枪不入”的本领,不允许任何东西伤害到我们。我是一个非常在意周围人评价的人,尤其是三十岁以前,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耿耿于怀很久,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精神内耗”。每个人最关心的只有自己,让别人动动嘴皮子就说出的话影响自己的心情,实在太傻,对自己太残忍。我希望今后能做到把自己和最亲爱的人的感受填满视野,其他的,去它的。
3.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随时都可能被“淘汰出局”。猝死这件事可怕就可怕在“猝”,令人猝不及防,没有任何征兆,不给人任何准备的时间。就好像人们正在大舞台上唱啊跳啊舞啊,突然来了一只巨大的手把其中一个人拿走了。如果你还没下舞池,或者还没舞到尽兴还没舞到出汗,就这样被“拿走了”,是否会遗憾?
4.如果明天就死去,你会遗憾吗?我会遗憾,因为还有好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想去云南、西藏,想去挪威或冰岛看极光,想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想陪伴豆豆成年、结婚、生子,想看看橄榄球老去的样子,想带着爸妈去国外看看,想尝试从事另外的职业,想写一本书,想登台进行一次演讲,想瘦到100斤以下……一位国外的临终关怀医生说,很多即将离开人世的人都有后悔和遗憾,那他们此生最遗憾的是什么呢?几乎没有人会说赚得钱不够多或者晋升的职位不够高,在事业方面,多数人后悔的是,年轻时尝试得太少。这也与我对人生的认知极度契合,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经历”的集合,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让我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冒险,只要活着,就要不停地去冒险。
(1)不要等,不要靠,立马行动就现在。记得小时候听的最多的话就是长辈说,“等什么什么时候,我们就怎样怎样”,好像总有许多时间可等,好像我们的时间是个“无底洞”,还早,还有时间,总是这样安慰自己,长大了才发现那都是骗人的“缓兵之计”,记忆里的需要等待的某个时候永远也没来。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猝死”事件,我突然发现,其实人生啊,就是一次“能够在世界上表演的机会”,上帝安排我们穿好演出服,喊一句“action!”我们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睁开眼睛之后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男是女,一岁又一岁长大了才知道自己要面对哪些人哪些事,但是无论我们被设定为什么角色,尽情表演就是了,因为谁都不能保证此生终结后还能有轮回。绽放吧,淋漓吧,因为每一秒钟我们都在台上。
(2)携带着勇气上路。我也是最近才顿悟,其实有没有勇气这件事不能孤立地看,一个人缺乏勇气,一定是因为ta没有清晰而坚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有热爱,装着梦想、目标和计划,那么ta的一切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一定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只要有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这股子劲儿,勇气自然上身。
(3)多读书,多识人。怎么把一辈子活出两辈子那样长?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去看看别人的经历。我们普通人一辈子难得经历大风大浪,也鲜少有高光时刻,但是那些能叫得上名字的人,以及文学作品里虚构的人物,他们的人生相当精彩,多看书,多跟人交流,也是我们丰富人生阅历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眼里已经阅过、心里已经澎湃过,那就不虚此行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