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老师为什么这么
烦恼和无耐
我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周围亲戚、朋友、同事们养育孩子的烦恼不绝于耳,这些孩子从婴幼儿到大学,甚至成年工作之后,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为人父母的也都有不同的烦。几个当了几十年中学老师的朋友,都不约而同的说,现在的孩子很敏感,不要说简单粗暴了,连批评的话都要斟酌来讲,否则孩子有个抑郁自杀什么的,老师学校会很被动。来听何笑飞老师的这门课《科学父母的艺术》,主要目的是解惑,了解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底层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就是,要怎么办,才可以把一个孩子成长各阶段的情况处理好,不说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吧,能够不长歪,成为身心健康、懂得努力和感恩,能够自食其力过好自己日子的人就好。
科学父母的艺术--
温柔而科学的爱
在整个课程中,这几个关键词都是底层基础:“温柔”、“科学”、“艺术”,我理解,“温柔”,就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无条件的爱、接纳、耐心;“科学”,就是7个模块中整合运用的心理学原理,集中体现在两本满满的课程教材干货里面,里面体现了非常专业的、正确的科学教养原理;“艺术”,就是孩子能接受的、符合实际、不生硬、不牵强的各种巧妙的落地方法,让教养孩子变成快乐和美好的事。短短三天,要消化这些丰盛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再学习、再内化于心。
“家庭力”:教养孩子的核心力量
“家庭力”模块中,对“亲子教育本质上取决于父母的自我修炼”深以为然,我遇到的很多为人父母者,在做父母也要学习这点上还没有太多意识,或者是认识很浅,不觉得需要特别的去学,不太认同父母自己还能做出改变,不认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修正,也就是说,为人父母者如果没有“成长心态”,“家庭力”这个部分就失去了原动力了,很可能就是用习惯的既有模式在养孩子,谈不上家庭对孩子的教养能够起核心作用了。让来听课的父母者能够认知到这点,可能也是我们后续培训授课会遇到的比较重要的挑战,不过,我相信,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总能找到好的办法和突破口的。
教养孩子能变得快乐一点吗个人觉得“无条件的爱”在“家庭力”中是比较重要的,先是接纳不完美的儿女(因为大人也是不完美的,为何要挑剔自己不完美的儿女呢?),要先情感上connet,成功了才做行为上的corrcet,就是做后面的改变儿女不良行为。何老师给了无条件养育的四个锦囊:发挥自主、失败尝试、自由选择、儿童视角,课程讲了原理和案例,没有带孩子经验的我,发现《正面管教》里面有N种具体场景下的管教方法,是四个锦囊的具体展开,很适合我进行代入性学习,感受和体会无条件养育的具体方法。
“人格力“之GRIT:魅力无限
“人格力“模块学习中,GRIT(坚毅)是我最感兴趣的,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天赋上没有大的差距,但GRIT的有无和强弱,会使他们后面的人生拉开很大的差距。从童年起就培养孩子的GRIT,可以为日后孩子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毅》这本书我也买来学习了,发现培养孩子的GRIT,首先是需要父母做榜样的,父母和孩子一起,都要自行选择,定制自己的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时长(以年为单位)、达到一定程度的目标,否则,怎么能要求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去教儿女或要求他们做到呢?其次,是找到热爱的事物,找到后才能有坚持不懈的动力,找到它很可能不是一次就搞定,可能会尝试多次,但每次尝试都要做到不达到目标不能放弃这一原则;第三是“刻意练习”,还可以参考《刻意练习》这本书看怎么去做,这个过程可能一点儿也不好玩甚至很痛苦。三者都做到了,孩子的GRIT就能培养起来。听起来很有挑战性,对大人孩子都是,但还是非常值得去试一试。
教养孩子能变得快乐一点吗学会和不完美快乐同行
通过学习课程,解惑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但是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还是漫漫长途。这次学习,基本也是比照、反省、认知和成长的过程,MINI课程的设计和讲授于我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何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和帮助也让我收益良多,非常的感谢!
有个英国哲学家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习很多的东西,用这个安慰下自己这个慢热的学生吧,对于这个课程的学习和应用,也给自己定一个GRIT 目标,坚持!加油!
教养孩子能变得快乐一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