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泊庄村纪事-开国少将刘善本

泊庄村纪事-开国少将刘善本

作者: 雨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7-02 03:43 被阅读0次

南油坊原是泊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后来整个搬迁融入大村。空军少将刘善本就是从南油坊走出来的。

刘善本生于1915年,十三岁走出泊庄村,辗转近二十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传奇式的人物。我九岁时,他就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空军少将。那时,我们还是些小孩子,并不懂得少将的含义,只是听老人们讲刘善本很了不起,是驾着国民党的飞机投奔八路的。他的侠肝义胆也曾为我们鼓了一些勇气,听说他驾着飞机如何如何,到了延安如何如何,进了北京如何如何,那简直是一个神话般的传说。老人们的津津乐道,给我们这些光腚娃娃的心中播下了一种神秘,一种崇尚。直至到了现在,仍然觉得是一个神话。幼时那种朦朦胧胧的神秘,那种不知为何原因的崇尚依然萦绕在脑际。对刘善本不平凡的一生是我长大后,是我读了有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后,才有了大致的了解。

大约是1961年吧,我那时才六周岁。我的记性虽然不好,但是我忘不了那是个饿肚子的年代。后来我查资料,才确定那就是1961年10月。我已记不起是上午还是下午,那绝对不是早上也不是晚上,这一点我可以断定。因为那一天阳光非常灿烂,泊庄村的上空十分晴朗,也无一点儿风。我那填满了煮地瓜的小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偶尔还感到发疼,我便不顾一切地在家门前的大粪场上大解。正在这时,突然天空传来了轰鸣声,这声音很低很近,震得耳朵痒痒的。我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一阵凉风从头顶刮过,门前的柳树被这阵突如其来的风挂歪了头。我一抬头,立时吓呆了,一个庞然大物从我家的屋顶上向南飞过。那耀眼的银灰色的尾巴上涂着红红的颜色(谁知是尾巴还是机翼,我当时看到是在尾巴上)是我从未见过的。可想而知那突如其来的家伙把我吓成了什么模样。我提上裤子,哇哇叫着向家里跑去。刚跑到天井,那个拖着红尾巴的家伙又从南向北飞去。后来我常想起那个惊天动地的场景,那是我第一次见飞得这么矮的飞机。其实,那时我还不知道叫飞机。过了几天,村里老少爷们纷纷议论说,那是刘善本开着飞机回来找他家的楼房,之后回了廿里堡飞机场,又坐着小卧车回来了。

那年刘善本回家探亲,我有幸看到了他的身影。至今我还记得刘善本家门前有一盘石碾,我们几个孩子被大人挡在了门外,就在石碾旁玩耍。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并不是对刘善本多么崇敬,甚至是多么渴望见他一面,纯粹是儿童的天性,或者说是好奇心。我们几次欲冲进刘善本家,都被一个陌生人挡住了,后来才知道那是个警卫员。大人告诉我们,大官都有警卫员,我的脑海中才有了刘善本是个大官儿的概念。磨蹭了大约半个时辰,我们终于看到刘善本在一个老者的陪同下走出来了,我们“嗷”的一声跑到刘善本跟前。在几个大人中,刘善本的个头儿最大,衣服最整齐,四方大脸露着笑容。我们像看一个巨人一样,仰视着刘善本。刘善本弯下腰,逐个儿抚摸我们的头发,说了些什么我现在也记不起来了,只想到我们每人分享到了刘善本馈赠的一个糖块。我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互比较着谁的糖块大。

1982年,我在公社从事文秘以及宣传等工作。记得那是初秋的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军人,那位军人自报家门说:“我叫李传根,祖籍是河北,曾在刘善本将军身边工作了十年,现在是部队作家。我写了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记述了刘善本将军的生平,我想到将军的老家看一看,补充一下将军的童年。”我说:“好啊,我和刘善本一个村,我带你去。”李传根很高兴地说:“行啊,出了书我给你寄本来。”我为李传根找了一辆公用自行车,我们骑车来到了泊庄村。那时老支书虽然不干了,但还是在大队部行走。那是个初秋,玉米已经长得比人高了。刘善本家那个南油坊,也叫小泊庄,在1974年就规划没了。我们三个人钻进了玉米地,找到了一堆碎砖瓦砾。老支书指着那些破砖头说:这个地方就是原来刘善本家的楼房。李传根很失望,再也没找到一点儿刘善本家的东西。那时的通讯工具落后,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和李传根失去了联系,当然也就没看到他写的刘善本将军那本书,说起来这是个很大的遗憾。

这几年,我们当地的许多报纸刊物都经常刊登刘善本的材料,我也萌生了写写将军的传奇人生的想法,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亲自到北京空军指挥学院,拜见了刘善本将军的遗孀周淑璜,我还见到了刘善本的儿子刘金平、二女儿刘海平和四女儿,还见到了他的孙子刘笑鹏以及爱人和孩子。刘金平领着我看了当年将军被迫害致死的二层电话楼。我的《从泊庄走出的将军》有了更详实的内容。我用纪实的手法再现刘善本将军的一生,使刘善本将军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更加贴近生活,让这个举国皆知的将军从天上回到人间,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让泊庄的后代们牢牢记住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让他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雨落山下的泊庄村曾经出过将军,一个带有传奇色彩共和国领袖特批的空军少将,这位空军少将是从一条极其普通的油坊胡同走出来的。

相关文章

  • 泊庄村纪事-开国少将刘善本

    南油坊原是泊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后来整个搬迁融入大村。空军少将刘善本就是从南油坊走出来的。 刘善本生于1915年,十...

  • 泊庄村纪事-泊庄村源考

    据刘氏族谱记载,泊庄村刘氏族姓,在明朝初年,从原籍北直真定府枣强县迁居而来。始祖刘福辛,赁茅屋,辟岭地,置家业,生...

  • 泊庄村纪事-古槐

    古槐是村落古老的见证,它在我村这片土地上站立了几百年。脑海中最清晰也是最珍贵的记忆便是家乡那棵古老的槐树。 古槐生...

  • 泊庄村纪事-旗杆底下刘宅

    泊庄村有“旗杆底下”大户人家刘宅。“旗杆底下”在我读小学时的学校前边的一条胡同头上,那个地方有盘石碾,依稀记得有上...

  • 胡同系列之:油坊胡同走出将军

    南油防原是我村的一个自然村,后来整个搬迁融为大村。对那些消失的胡同没有太多的印象,空军少将刘善本家那条胡同,因刘善...

  • 泊庄村纪事-“钢铁妈妈”刘玉秀

    刘玉秀(1896—1979)。昌乐县泊庄人。她出生在佃户家庭。因家庭生活所迫,10岁即被卖给马宋镇寺后村一个贫苦农...

  • 泊庄村纪事-开明乡绅刘感照

    在村前一片菜园子中间,兀自立着两间小茅屋,小茅屋的西墙边,有一条小胡同,穿过一个柴扉进入小院。不大的小院里生长着牡...

  • 泊庄村纪事-刘良民的坎坷命运

    幼时去南油坊玩耍,时常见到省报总编辑刘建的遗孀,但很少见到他的儿子。据村里人说,他的儿子刘良民本来在青岛读书,父亲...

  • 泊庄村纪事-刘培信跌宕人生

    2021年清明节前我从南方回老家,专程去潍坊看望病中的刘培信老师。想不到,这次见面竟是最后一别。当我听到他离世的消...

  • 泊庄村纪事-南油坊

    泊庄村南油坊的来历也是因为刘乐仁那时开了个油坊。刘乐仁大约生于19世纪初,年轻时曾在安丘县干过衙役,后来回家从事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泊庄村纪事-开国少将刘善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wa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