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
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作者: 欣然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06:35 被阅读0次
    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见过这种金灿灿的薄饼吗?玉米面和白面烙成的。我们管这种薄饼叫“棒子面饼”。特点,薄而脆,一吃一掉渣儿。裹鱼裹酱裹生菜,都好吃。

    和面时,倘若再加上些芝麻和少许盐,不就菜,拿起来干吃,嘎呗儿嘎呗儿的,也是喷喷儿香。

    对于这种饼,我爱吃,却不会烙。说心里话不是不会,就像我娘家侄女儿的婆婆说的那样:“想烙谁都会,就是有厚有薄、有好有坏(指擀的技术),说不会的都是懒。”

    这话说得实在,透彻,且一针见血。同时也道出了说不会烙者的真正原因,就一个字“懒”。

    而我,自然也逃不过这个“懒”字的“束缚”,也总觉着自己有山可靠。这山,对于出嫁了的我来说就是婆婆。有婆婆在,学与不学、会与不会都吃的上。

    除此,在我心里还有一个更“十恶不赦”的想法,那就是怕因会了而做了不会者的“长工”或“奴隶”。

    也正为自己骨子里有这种“十恶不赦”的想法,所以对于人们常说的那句艺不压身的古话,在有些事情上我并不大认可,就像这个烙棒子面儿饼,好多人爱吃不爱烙。

    其原因,除侄女婆婆总结出的一个“懒”字外,就是婆婆指出的另一点了,烙这种饼得有工夫。尤其烙的多的时候,少则花上一两个小时,多则大半天的工夫。

    如果上面两种原因都不存在的话,我个人觉着,烙这种饼,技艺难度就应该放在和面和擀面上。

    和面时,必须得把玉米面和白面的比例搭配合适了。倘若实在掌握不好,一半儿一半儿也可以;然后再用滚烫的开水边浇边用筷子搅拌。注意,这个过程用水一定要适中,能把面和到一块儿就行了;等晾凉了,再和成光滑的面团儿,在案板上搓成长条,揪成剂子,就可以擀了。

    相比,和面除需掌握好两种面的比例和添加水的量之外,揪剂子是没啥技术含量的,最要艺儿的是第三道,擀。艺高的,擀出来的饼又薄又圆又光滑;艺差的或不会的,擀着擀着就会裂开或者擀出洞。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有人和面时会多放些白面,少放些玉米面。不过,这种和法烙出来的薄饼,吃起来口感会和上面说的那种不一样,前者酥脆,后者发哏、牛筋儿。

    在擀的过程,有的老手快手,通常都是边擀边熥,这样做省时;慢的或有的新手,则是先把所有的剂子都擀出来,摞在一个碧莲儿上(别担心会沾,因为在擀的过程案板上会放很多薄面),再一个一个的熥。都擀好了再熥,自然要多费时间了。

    说到熥,最早,人们是烧柴禾(棒子皮、麦秸秆、玉米秆或晒干了的树叶子等,这些烧起来火势柔和,熥的过程,饼不爱糊),在地灶上的大铁锅里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炊具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后来有了饼铛(普通的,电的),就开始用饼铛熥或,用煤气和天然气,或用电。

    可不论社会怎么进步与发展,烙这种饼,需要人工的步骤一样也少不了。看婆婆每次从和面到烙完,少则花上一两个小时,多则大半天的时间。如果赶上过春节,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因忙没时间烙或不会烙的亲戚朋友送的话,婆婆就会忙上一阵子。

    她先要用自行车驮着一整袋玉米去加工点碾糁子(现在先进了,碾的过程,喝粥的糁子与烙饼用的玉米面就分开了,碾出来的皮儿也被吹到了另一边),碾回来后就隔三差五的烙上一回。

    起初,一次烙一百来个,慢慢就减到六七十个、五六十个……看得出,烙这种饼,除了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累人的活,尤其像婆婆这样烙的多时候。

    看着烙的不少,可一分,一家二三十个,转眼就没了。这便是我称之为“会的给不会的当奴隶”的真实原因,也是我人格中彰显自私的一面――我怕我学会了也会像婆婆一样成为不会者或假装不会者的“奴隶”或“长工”。

    可是,对于我的这种想法,有人(我女儿)就提出想法了:“妈妈呀,你也跟我奶奶学学。要不以后我奶奶烙不动了,咱们家就连个棒子面儿饼都吃不上了呗。”

    “先说当下,你们得盼着你们的奶奶身体好好的呀。”

    只有她――我的婆婆身体好,像我这样的懒人还可以继续炼下去。

    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2020.11.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尘封的日子·懒人炼成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wi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