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观后感
1、全书从运营的定义,运营主要分类:内容,用户,活动,产品。次要分类:新媒体,SEO/SEM,广告流量,app商店推广。按业务类型划分有:工具(产品>运营,主要关注用户增长,涉及BD,渠道推广),社区/社交(侧重策划活动),内容(高质量内容为核心),电商(商品品类选择,活动方案策划落地,推广,流量建设),CRM(译为客户关系管理,送小奖品之类),平台类(滴滴,侧重节奏把握),游戏类产品(围绕推广与收入展开)等。
现阶段的一些运营情况简单介绍(工具,方法论,逻辑),在全文中反复强调的“运营思维”,【精细化运营】。
2、运营核心技能&工作方法。如:数据分析,文案写作等。用户运营(增长与推广)的简单方法介绍。最后讲了运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一些思考反省。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要用你的产品不用别的,只能是我在你这里得到了价值与服务(知识,娱乐,职场,婚庆),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为什么要一直用下去,只能是因为你的产品做到了别人没有的事情。
每个产品定位不一样,决定了关注的重点不同。书中说的三个维度:1、商业逻辑。2、典型用户行为频次。3、用户使用产品后产生的联系。
1、商业逻辑:就是你的产品盈利的方式。如直接售卖产品或服务(电商,O2O,涉及货源、营销包装、供应链服务能力等);常见的免费+增值服务(各种会员平台);免费+流量(数据变现,如广告)
2、典型用户行为频次
1次。如婚庆,关注:客单价,渠道,广告,转化有效率
中低频次。如汽车保养,求职类。关注:渠道,用户认知,品牌传播。
高频次。关注:补贴,活动,用户引导等。
3、用户使用产品后产生的联系。
参考社交类产品。
一般来讲,运营围绕拉新,用户维系。就会产生很多工作,如促进用户活跃度,转化付费,推广等。达到“用户获取&付费”AND“更好地实现已有用户的维系”
拉新的一些渠道:找各平台大号,产出高质量内容,微信中的主题连载,课程拉新(黄老师在本书中介绍了很多三节课的例子,非常自然且恰当,私以为这也是运营思维了,笑),H5,渠道等。
用户维系:1、人际关系维系(举办日常沟通,线下活动)2、情感维系(有意义的小礼品)3、价值提供(提供课程,分享会)
一些流程及模型
A到E流程,不同阶段
A:基础流程保证产品正常运转
B:开源:1、结合用场景,设计合理的分享流程。2、外推(开拓新的优质的渠道,合作,外发,原本渠道维护)3、SEO、ASO。4、报道机制(有专门团队,能及时跟上产出内容,保证独特性)
节流:1、梳理流失行为高发节点。2、对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行假设,寻找到相关因素,如正确的数据应该是在同一渠道统计的,准确度(不能量化的销售人员销售技巧),时效性,针对问题进行用户访谈,验证其合理性。3、应对手段:折扣,优化流程,调整引导文案,设置流失机制。
C:最关键用户行为发生几率(打车,微博关注,订单),诱导其发生。
D:核心用户的界定与维系机制(用户运营)
E:阶段性活动,事件,营销,达到用户增长与活跃的目的。
社区社群:
1)创建及初始化
2)信任感与价值确认
3)去中心化
4)自生长
一些基本的模型如ARPU(用户平均收入或叫客单价),销售额=流量×转化×ARPU(可能偏电商一点,有些产品不适用),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好,落实到每一个团队或负责人上,就有点【精细化运营】的意思了。AARRR模型。
影响比较深就就是2B类的teambition了。
1、团队协作
2、灵活性。先影响一批用户,然后由他们去促使企业购买
3、用户增长
4、精细化运营
最后互联网之于每个人的意义
于我而言,提高了效率,见识了外卖大战,见识了滴滴疯狂烧钱,抖音崛起,百度衰退,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连接一切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