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天约饭郝战友,期间我们聊到家庭教育、定投、经济形势等问题,收获很多。
还有一个特别的收获是:对行动力不足的理解。
设立的目标会经常性的夭折,行动起来总是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
每年常立志,鲜能立长志。
每每竖立新目标,年尾总结却实在不如人意,随即就重新订立一个。
为什么坚持不下去?
笑来老师讲,坚持是个没意义的概念,但凡需要坚持做的事情,结果都会失败。所以他说,做事情之前要给目标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
当有意义之后,做起来就不需要坚持了,而是充满热情,谁不让我做,我就跟谁急。
可实际操作中即便赋予了意义,打完鸡血后,战斗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月左右就没有了热情,又是不了了之。
难道这个意义不够重大吗?
意义重大!无论从逻辑上判断,还是参考他人经验都是非常值得的,可就是做不下去。
那是为什么呢?
二
在《栾川游记》中提到的爬山经历,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在那弯曲的山道上,实在累的不想动了,内心“放弃”与“坚持”的念头相互斗争。
不过转念一下,如果我能向前一个台阶就预示着自己距离山顶更近了一步,再向前一个台阶,就更近了一步,只要我不停向前,就必然越来越接近山顶。
如果我今天进步了一点,明天又进步了一点,虽然内心很挣扎,但只要我不断进步,那必然就越来越好,必然就充满希望,因为未来肯定更好啊。
更令人狂喜的事情是,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画出来就是“复利曲线”,这复利增长不比爬山有意义多了,还能爬着爬着体会到“坐电梯”、“坐飞机”向上急速增长的感觉。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会变得越来越好啊,未来必然会变好,就必然充满希望啊。
暂时的低落、失望、沮丧,就像爬山过程中的“累”一样,岂能因为太累就直接不进步了吗!
看!那是山顶,它就在那里,直观又清晰。
登上一个台阶就立刻距离山顶更近一步,能用眼睛看到变化,这反馈准确又及时。
爬山的时间又短,就半天时间,很容易预估到时间。
只是暂时的累让内心有点抗拒,想放弃,但还不足以做出放弃的决心。
因为能清晰、准确的计算出爬山的整个过程,所以更有信心,继续下去。
那在人生路上,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怎么就往往不了了之呢?
我们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看不到希望,会本能的判断它可能“不划算”之后,就会放弃了,毕竟没人愿意做无用功。
更可能是的情况是,努力了“一下”或者“一段时间”后,发现毫无“进步”,这“反馈”来得实在太慢,甚至久久不来,也不知道未来到底会不会有结果,随之放弃。
就是看不到未来,随即失去希望,这个目标 “折戟沉沙”成为历史。
三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好。
你笃信这个结果吗?
“100%”甚至“120%”的笃信越来越好的这个事实嘛?
当你越来越笃信,就会充满希望,即便遇到挫折,也会知道困难只是暂时的,怎么会有失望、低落等负面情绪存在呢?
当你能清晰地预测到,乃至于“看到”那个结果之后,怎么会没有动力呢?
想到此处,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对未来看的不够清晰,缺乏想象力
由于不能透过时间,清晰感受未来,“看到”那结果,笃信那“逻辑判断”,而造成的行动力的匮乏。
虽然在竭力想象未来,可是缺乏想象力,即便逻辑经验都证明正确,但总觉得那有点不可能,或者与自己关系不大,做不到笃信。
再想象一下现在做事情还做的不好,就会充满低落失望,甚至会经常性的低落。
如果缺少成功经验,那就只能参考别人的经验或者逻辑推理来作为依据,想象自己未来的“结果”,判断越准确,才能看得越清晰。
如果连行动经验都缺乏,那么想象力甚至会存在偏差,要通过行动才能“矫正”,更不能正确“看到”那结果了,
对结果“看”的越“清晰”、“准确”,就越能够笃信那个未来,越能看到希望,即便遇到困难,也更可能继续做下去,直至成功。
我希望通过思考与践行能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未来,笃信成长,能坚定不移的行动起来。
有没有过笃信的体验呢?
在双拼上,我用经验锻造出了120%的笃信。
如果你也想学习双拼,那么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