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

作者: 西岭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22-01-22 11:45 被阅读0次

    昨夜,普降瑞雪,今晨推窗一看,房顶、走道、草坪尽以覆雪,白茫茫的一片,天空灰暗,随时都有再次降雪的可能。东墙外的黄华河静穆肃立,仿佛被冻着了一般,发着青,好似在梦境中一般。

    决定下楼扫雪,我拿着铁锨,一锨一锨的推着,雪并不厚,而且底部已经融化,并没有那么的吃力。妻子在身后扫尾,配合的极是默契。没有多长时间,便扫出了长长的一片,地面湿漉漉的,干净润泽,是冬天难得的景致。

    扫雪对于我并不陌生,这样的天气里,在老家应该又在晒坪之上了,先是把雪一锨一锨地扔到院子里,然后再推到街上闲暇之地。一天下来,腰酸腿疼,实在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寒冷天气,自是不愿出门,蜷居家中围炉煮茶,再静读几页书,是最好不过的了。说到下雪,不由想到了松尾芭蕉所写的俳句:“扫庭抱帚忘雪”。此句,可分为三段来看;扫庭,抱帚,忘雪。层层递进。这是松尾芭蕉题寒山画赞的句子。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深冬,古刹,一布衣僧人,手握枯竹树叉制成的扫帚,将积雪一遍遍的扫尽,眼看扫尽的积雪转眼又被新雪覆盖,此时,庭院静寂,雪落无声,僧人静默着,偶尔停下扫雪的动作,站立在覆满白雪的庭院里,忘了世间,忘了自己,甚至忘了因何扫雪。此间意境不着于相,不滞于物,悠然无我,进入禅境。

    禅宗有这样一个典故:扫雪填井。禅宗语录《毒语心录》也有这样一首诗:“德云闲古锥,几下妙峰顶。雇他痴圣人,担雪共填井。” 诗中讲的是比丘德云几次从修行的山峰上飘然而下,想要寻求一个与他担雪填井的“痴圣人”。在冬季,井水微温,雪入井中即化为冰水,用雪填井,更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徒劳----这让我想到了西西弗的石头,每一次用尽力气推上山顶,石头又会重新滚落下来,从不间断。

    试想当下,彤云密布,不久之将来,必定有雪再次降临,扫干净之路面必定为雪再次覆盖,此景与石头反复掉落,又有何异?吃饭之后还会饥饿,还要再吃饭;衣服鞋子脏了之后要洗,还会再脏,还要再洗,此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可因噎废食,因同而弃,简单的事实当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痴圣人”当填井见水忘雪,看到事物达观的一面,而忘其繁复复杂的过程,当“抱帚忘雪”,浑然于天地万物,忘了天地,忘了自己,只剩下洁净透明的心灵。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是又一种雪后的人生态度。禁不住又想起了“韩文公扫雪”这段公案。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在朝中为官,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于是写下千古名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欲为圣明除弊事”,苦谏迎佛骨之弊,怎奈违逆天子之意,且朝廷中的佞臣借机谗上,排斥为官为人刚正的韩愈,贬出京城,流放到千里之外。

    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

    所以说是有心扫雪,却扫不尽拥满蓝关这漫天铺地的茫茫大雪,徒留叹息,只好让侄子等亲人前来,“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文公扫雪,虽事不成,但尽显气节,流芳千古!

    韩文公,眼前有雪,心中有民,夕贬潮州路八千,一片山河皆性韩!实在是扫雪的典范,是大无大有的经典之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扫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yu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