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言语三愆

言语三愆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3-22 09:11 被阅读0次

——《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6-2

【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白话】孔子说:侍奉君子要注意三种过失:不该说话时却说叫做浮躁,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察看脸色就轻易说叫做不长眼。

【思考之三】如何避免三种过失?

怎样做到不躁、不隐、不瞽,避免这三种过失呢?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人以时然后言也。人之立言,贵于当可,语默应对,务因乎时。所以语默皆学者必须讲求于平日,审察于临时,庶合乎时中之妙,而动无不宜也。”“时然后言”,这是孔子询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时,公明贾对公叔文子的评价,而后夫子说“然哉”,说明一个人能做到“时然后言”是多么难啊。上《论》以时开篇,以时终篇,大概编者也要告诉我们“时”是多么重要!

本篇前面讲了人、事,这里讲言语,可见说话之重要。语默之间贵于当可,贵于合时宜,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

《集解》陈祥道曰:“躁瞽则失言,隐则失人。盖非可言之时而不言,故无躁瞽之愆;于可言之时而言,故无隐之愆。此《易》所谓“言有序”,公明贾所谓“时然后言”也。言有序,故悔亡;时然后言,故人不厌其言。”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不可说的时候就不发言,就没有急躁和瞎眼无目的过失;在该说时就发表意见就没有隐匿的过失。

孔子也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所以孔子告诫我们“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事”,“其言也訒”“言忠信”,说话要很慎重,而且要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说话的时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该说的时候才说,这就不失言。

钱穆先生说:“侍于君子必知敬,三愆皆由无敬意生。人能常侍君子,则己之德慧日长矣。”就是要首先心存敬畏,先生敬意,诚于中,常常靠近君子,“就有道而正焉”,靠近有德之人,“而亲仁”,以友辅仁,切磋琢磨,健康成长。

这三种过失都是因为心中对君子缺乏恭敬,所以在言语应对上就不合时宜。因此我们要做到不躁、不隐、不瞽,首先要经常亲近有德行的君子,修诚敬心,处处恭敬父母、师长、领导等尊长,作令他们欢喜的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还要加强德行的修养,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要谨言修辞,与人恭而有礼,处处待人着想,以他人为中心,才不会失言失人,语默应对才会合乎时宜,才能做到《集注》尹氏所说:“时然后言,则无三者之过矣。”也只有这样才会增进我们觉察过失的能力,这三种过失才会减少,自己的德行才会日渐增长。

【思考之四】对于其他人的交往,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郑汝谐曰:“用力于谨言修辞之地,致察于处人接物之际,尚何愆之有哉?”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我们要时刻谨记夫子和先贤的教导,如:“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事”,“其言也訒”“言忠信”“时然后言”“以约失之者,鲜矣”等等,时时处处时时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己所犯的过错就会变少。时刻保持谦逊、真诚、谨慎,以“敬天爱人”之心与他人相处、说话,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让自己内心的仁德不断地增加,语言行为自然会变得中正。

相关文章

  • 《论语》国学课讲义(2)

    研读《论语》,感悟言语之道 1.要避免言之三愆 (察言观色) 16.6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三愆

    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他老人家的原意大概是说,和...

  • 君子三愆

    读《论语》感悟(167) 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

  • “侍于君子有三愆”——学《论语》有感

    ​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里面“三愆”指的是...

  • 《论语》感悟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释:愆(q...

  • 赖辉东《论语史鉴》16.6能说会道的邹忌!

    第6章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愆:过也,...

  • 侍于君子有三愆

    《论语•季氏》中,孔子讲了这样一句话: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侍于君子有三愆

    俗话说:祸从口出。 古往今来,因言坏事者比比皆是。 想做个会说好话,少说错话的有心人, 《论语》中“三愆 [qiā...

  • 慢读圣经 利未记 第七章

    祭司对赎愆祭的权利 7:1“赎愆祭的条例乃是如此,这祭是至圣的。 7:2人在那里宰燔祭牲,也要在那里宰赎愆祭牲。其...

  •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之唐纪“萧瑀受敕必勘”

    2019.12.25 1.踽(ju 三声):[踽踽独行][茕茕孑立] 瑀(yu 三声):似玉的白石 愆(qian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言语三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bf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