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说杜甫(一)

诗说杜甫(一)

作者: 霜月寒烟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6:00 被阅读31次

      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一生颠沛流离,落魄失意,饱尝忧患。即便如此,“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未尝一日不忧国忧民,渴望兼济苍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情怀促使他用椽之笔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诗为史,感怀时事,哀悯众生。然而,他的青年时代也是意气飞扬,诗酒风流。

      “七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心系苍生的性格从幼年就初现端倪。此时,大唐王朝正是鼎盛之时,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宏大包容的盛唐气象铸就了杜甫非同寻春的视野和抱负。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舞勺之年的杜甫凭借着出色的诗文在洛阳崭露头角,名士崔尚、魏启心等人为之惊叹赞赏,说他能与班固、曹植等人比肩。杜甫在回忆这段岁月的时候,不无自豪地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美”,充分展现出少年杜甫的自信张扬。

      开元十三年十月,杜甫十四岁的时候,唐玄宗到洛阳封禅泰山,并在洛阳住了三年。这期间,少年杜甫成为岐王李隆范和殿中监崔涤的座上宾客,并与名伶李龟年结为好友。这时候的大唐,国运昌隆;这时候的洛阳,风景如画;这时候的杜甫,少年才子;这时候的李龟年“特承顾遇”,焕发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然而几十年后,杜甫和李龟年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忧患重重,内外交困;杜甫辗转漂泊到了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处境凄凉;而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时候重见旧友,抚今追昔,杜甫怆然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短短28字,写尽无数的凄凉寥落,一个“闻”字,一个“逢”字,联结了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李白的这段话代表着当时士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共同追求。这时的杜甫不知道后来的世事变迁,弱冠之年的他怀着求仕治国的雄心,告别了故乡,正式踏上了漫游之路。他从洛阳出发,经过淮阴、扬州、南京、苏州等地。历时四年的漫游,使得杜甫的视野和心境越发开阔,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志向。

相关文章

  • 诗说杜甫(一)

    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一生颠沛流离,落魄失意,饱尝忧患。即便如此,“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未...

  • 杜甫5

    诗圣杜甫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那么杜甫的诗就是严谨的,庄穆的。李白的诗像白云飘在天上,杜甫的诗就像...

  • 杜甫: 用一生悲苦写最现实的诗

    有人说,杜甫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有人说,杜甫从没有年轻过。有人说,读杜甫的诗是痛苦的体验。是的,他们都没...

  • 五年级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课堂练习

    1、知诗人,解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提到杜甫就不得不说一说当时的社会背景,杜甫生...

  • 《秋兴八首(其一)》理解

    如何理解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温景祥 杜甫对自己的诗有这样一句概括:“老来渐觉诗律细。”也就是说,杜甫的后期诗...

  • 新杜甫之新诗

    怀念杜甫之久诗,新来杜甫后人留人间。观赏杜甫之诗传播道人世间。新诗自有杜甫在,杜甫自有新诗在。

  • 读宋词(一)《行香子·述怀》

    有人说过唐诗分为杜甫诗和其它诗,杜甫诗是阳春白雪,初读难懂,但每读必有新得,总不会厌。其它人的诗大部分都是读完就懂...

  • 《九绝》新杜甫诗绝句

    读杜甫写杜甫我心似海洋学习杜甫诗, 谈杜甫论杜甫我写绝句向杜甫致敬。 看古代史诗人出诗道, 我学古代史诗人诗中必出...

  • 杜甫的忧

    杜甫他和李白的忧不一样。杜甫他的忧只能用诗隐深意的来表达;李白可以直接说出他的忧,而杜甫不行。我觉得杜甫忧的非常的...

  • 。书法作品2

    杜甫诗一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说杜甫(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c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