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ayer基础

作者: xlL503721 | 来源:发表于2015-12-06 13:08 被阅读735次

    今天单纯说一下CALayer里面有的属性和方法。反正宗旨就是随意。
    打开CALayer定义文件:

    @interface CALayer : NSObject <NSCoding, CAMediaTiming>
    {
    @private
      struct _CALayerIvars {
        int32_t refcount;
        uint32_t magic;
        void *layer;
    #if TARGET_OS_MAC && !TARGET_RT_64_BIT
        void *unused1[8];
    #endif
      } _attr;
    }
    
    /** Layer creation and initialization. **/
    
    + (instancetype)layer;
    
    /* The designated initializer. */
    
    - (instancetype)init;
    
    - (instancetype)initWithLayer:(id)layer;
    
    - (nullable id)presentationLayer;
    
    - (id)modelLayer;
    
    + (nullable id)defaultValueForKey:(NSString *)key;
    
    + (BOOL)needsDisplayForKey:(NSString *)key;
    
    - (BOOL)shouldArchiveValueForKey:(NSString *)key;
    
    @property CGRect bounds;
    ...```
    
    可以看到比较多的属性和方法,挑一些方法和属性来介绍一下。
    ***
    先看看以下两个方法:
    
    • (id)presentationLayer;
    • (id)modelLayer;```
      这两个方法放在一起介绍,因为他们之间是有关系。
      调用- (id)modelLayer返回的基本是当前CALayer实例。其实这个就是你在代码上修改的CALayer对象,比如像这样:
    CALayer *layer = [CALayer layer];
    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10, 10);
    ...```
    这里你可能改了很多layer的其他属性,无论改了多少,反正layer都帮你保存好了数据到堆里了。也就是说修改的`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10, 10)`存到了modelLayer上了。
    调用`- (id)presentationLayer`同样也会返回CALayer实例(注意当被显示出来之后再调用才不会nil),只不过这个实例不是你刚才在代码上修改的那个layer了,而是屏幕上的layer的数据,比如当前屏幕上的`layer.position = CGPointMake(20, 20)`,这里从原来modelLayer的position{10, 10}变成了presentationLayer的position{20, 20}。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会多一个presentationLayer出来呢?有什么作用呢?
    
    先说说我们在代码上一般的做法。
    比如我初始化了一个view出来,大概是这样的:
    

    UIView *view = [[UIView alloc] initWithFrame:CGRectMake(0, 0, 100, 100)];```
    那么把他加到父view上去后,这个view就会显示在父view的{(0, 0), (100, 100)}的位置了。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我要固定一个view就必须指明他的坐标位置和大小。现在我觉得这个view要向右过一点会看好一些,那么我们代码大概是这么做的:

    CGRect frame = view.frame;
    frame.origin = CGPointMake(10, 0);
    view.frame = frame;```
    然后在屏幕上看到现在view比没修改之前向右移动了10,然后我觉得又要再向右过一点才好看,我重复之前的操作,大概是这么做的:
    

    CGRect frame = view.frame;
    frame.origin = CGPointMake(20, 0);
    view.frame = frame;```
    再然后我继续任性,重复每次增加10,去修改x,一共重复5次。最终修改成这样:

    CGRect frame = view.frame;
    frame.origin = CGPointMake(50, 0);
    view.frame = frame;```
    好了,现在后头想,如果我修改的速度足够快,每次看到屏幕上的view都向右移动10,最终移动到50的位置上,那么这个view看起来好像是在做动画一样的移动到50的位置上一样。
    如果不明白上面表达的意思的话,我想说前面的字就用来充字数的,其实简单的说一句:`小时候,是否有试过在书上画个小动物,每一页都画得比前一页稍微有那么一点的不同,画得页数足够多之后,快速翻页,可以看到这个画出来的小动物在动了`。在网上找了个效果[翻页动画](http://tieba.baidu.com/p/1948629478)
    相信读者也明白是什么的一个效果了。现在来打个比喻,如果这本书只有一页画了这个小动物,你能看出他动吗?显然不可以。那么很多张稍微不一样的就能看出动了,那是因为那些画面在人脑中留下的残影(如果不明白这个的话,估计要问问学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同学了吧)。
    >屏幕上是怎么翻页,才能让人类感动画的呢?可以阅读[动画基础](http://www.baidu.com)
    
    对于程序也是一样,你看到一个view在动,那是这个view位置在不断的稍微变化,在你眼睛里留下的残影。刚才说了如果这本书只有一页的话根本看不出动画来,就好比如果只是设置了`frame.origin = CGPointMake(50, 0);`你就只会看到view被迅移到了x为50的位置上了。那个刚才是从10,20,30,40,50这样的移动,只要足够快,就可以看到动起来了。
    好了,关于
    + 为什么会多一个presentationLayer出来呢?有什么作用呢?
    
    这个问题回答完了,就是因为在做动画的时候,需要把过渡的位置显示出来,而不是迅移,人类眼睛留下了残影才可以看到有动画。所以需要一个presentationLayer来存放这些过渡的数据,然后再这些过渡数据一个个渲染出来(其实就是每一帧)。那么可以看出来presentationLayer是为做动画服务的(其实有没为其他服务我就不知道了)。`所以假如在做动画的时候,presentationLayer里面的值就是当前屏幕的值;而modelLayer的值就是动画结束后的值`。
    >不知道是否会有读者认为老是说一下CALayer又说一下UIView?说的都乱了?可以阅读[CALayer和UIView的关系](http://www.jianshu.com/p/6351116c2d19)
    
    ***
    再看这个方法:
    
    • (BOOL)needsDisplayForKey:(NSString *)key;```

    再看这些属性:

    @property CGRect bounds;
    @property CGPoint position;
    @property CGFloat zPosition;
    @property CGPoint anchorPoint;
    @property CGFloat anchorPointZ;
    @property CGRect frame;```
    关于这些属性,其实官方文档都说得很清楚了,看以下这张图吧:
    ![Paste_Image.png](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247/5649867ee58b4c18.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左边的是iOS的,上图展现了bounds,frame,position,anchorPoint,可以看到黄色矩形的左上角x和y在坐标系上是{40, 60},但实际bounds的x和y是{0, 0},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bounds的x和y跟坐标系位置无关`;又可以看到实际上`frame的x和y才是跟才是坐标系的位置,bounds的width,height和frame的width,height是一样的`;anchorPoint点怎么理解呢?比较多的文章可能说拿钉子钉一块板到墙上的例子,不过我想说,旋转木马没玩过也看过吧,就是一直围绕着中心转啊转的木马,anchorPoint就是这个选择木马围绕中心旋转的点,其实就是`圆心的圆点(一个无限多边形的图形其实就是圆),所以图上的anchorPoint是{0.5, 0.5}刚好在中间(因为anchorPoint的x和y最大值分别都是1)`;那么知道了anchorPoint,position就好理解了,position就是`圆点在坐标系上的坐标`。
    需要注意一下的是:`layer的frame比较特别,他是通过position, bounds,anchorPoint和transform共同计算出来的`。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你`修改position, bounds,anchorPoint和transform的值都会改变到frame`。在做动画的时候就要注意了,改变position, bounds,anchorPoint和transform会导致frame的改变,可能就会出现你不想出现的情况,比如layer突然向上,下,左,右迅移了。
    然后再来两张图:
    
    ![Paste_Image.png](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247/a90d1a00a3675bdc.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Paste_Image.png](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247/1a6f542347af6a08.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第一张图是一个UIView静止的时候,第二张图是UIView在做旋转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的frame不一样了,明显第二张图变大了。这是因为这个UIView要保持矩形所以旋转的时候就frame变大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ALayer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cr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