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除了好吃好喝好玩,我们还要管好自己的钱包,别过个春节,又让家庭回到了解放前,口袋空空。
短短十几天的春节假期,花的钱比平时几倍,是春节花钱,还是消费习惯在作祟。
1、补偿消费心理
过年,需要置办的东西有点多。除了吃喝玩,还要买一些物品,来孝敬父母。
在给父母买东西这件事上,我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过年给父母买新衣,然后再买一些礼品回家。
年前回家,本准备按以前的习惯,带父母去街上买新衣,可是父母们手头的事太多了,抽不时间,买新衣这件事就搁置了。
心里满满的内疚和自责,感觉不给父母买点什么,就觉得自己不够孝顺。可父母和子女想的不一样,他们总是说不用买,对于物品方面,只要够用够穿就好。
在孝敬父母这件事上,我们总是喜欢用买东西来让父母开心,以弥补平时没能经常回去陪伴的缺憾。可买的东西再多,关心不够、陪伴不够,父母们的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2、买东西不看价格
看到喜欢的物品,就直接放入购物车,结算时发现,居然是一大笔钱,没想太多,就直接付款了。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消费场景,买东西不看价格,直接拿了就付钱,购物时很爽快,可钱却不知不觉花没了。
带孩子们去买烟花, 选了各自喜欢的、想要玩的,图个开心。结算时发现,孩子们选的5个品种的烟花,价格200多元,孩子他爸就直接付款了。
这是很费钱的一种消费习惯,买东西不看价格。虽然问与不问,同样是花钱,可知道价格后,可以对当前的消费项目做出取舍,买价格合理且能接受的物品,花明明白白的钱。
3、总是担心不够,买了又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年为过年准备的菜和好吃的,从来没有吃完过,总是年过完了,还剩好多。
总担心家里来客人了,不够吃,菜买了又买,去一次超市,就会买一大包零食回来,可家里已经有好多吃的了。
为什么总在提倡物尽其用,用完了再买的消费观,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消费这件事上,容易盲目和冲动。对于想要的东西,总是忍不住去买,家里囤得足够多,才有踏实感。
可是这样的消费心理,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花很多钱,钱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花没的。
每一次消费,都是对生活的整理和归纳。人情往来,物品选择,都需要我们做出筛选,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实用的好物。
生活需要的东西并不多,过年满心欢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守住钱包。在花钱这件事上,可不能因为高兴,被冲昏了头脑,毕竟钱是一分一分挣的,也是一笔一笔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