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句:靠山
背后靠着山
未必有靠山
背后靠着水
可能要背水
妄图靠别人
可能都是泪
前段时间去厦门“避难”,当然,这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深圳疫情期间,很多地方不接受有过深圳行程的老师,于是我专程跑到厦门去待上14天,把自己的深圳身份“洗白”。
去程的高铁上,看到姚晨拍的一段厦门鼓浪屿的宣传片,里边有这样一句话很打动我,大意是:背后靠着山,未必有靠山。
当年中原迁去福健的先人,都是为了躲避战乱,本以为到了福健,就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成想福健都是山区。
在当时的条件下,山区可不是什么好资源,不像今天可以发展旅游业,靠着海边还能打打鱼,当时的自然条件下,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于是众多的人,只能背井离乡到南洋去闯生活。
说起来,我也算是背井离乡,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银”,现在已经是资深“深飘”了,当年我去深圳,就是因为没啥靠山。
记得第1次到深圳,是那年的3月,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微微下着小雪,火车一路从沈阳开往深圳,总计36个小时,要从冬天穿越到夏天,我一路见证了白雪皑皑到绿意盎然。
下了火车,周边的人穿的是短袖,而我穿着羽绒服,跟个傻子一样,一看就是“北佬”,我把羽绒服脱掉之后,一身的汗。
到了我打工的厂,还没出三天,就遇上大降温,我一只东北虎,在南方的冷风里,硬是冻成了狗。
刚去工厂什么都不会,厂长安排我到仓库盘点物料,白天裹着厚厚的衣服,冻得手脚冰凉,在库房数螺丝;晚上回到宿舍,仍然驱赶不了身上的寒意,半夜一度被冻醒。
当时我所在的地方,叫做龙岗区坪地马塘牛眠岭,我同学给我寄档案,说你这地方厉害,又是龙,又是马,又是牛的……
其实那里,是深圳郊区中的郊区,坐半个小时公交车,才能去到大一点的超市。
牛眠岭给我的感觉,还不如我们家的小县城,出门全都是厂工、厂妹,一个个杀马特男孩、女孩,头发染得五颜六色……
我记得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到坪洲百货买上几碗泡面,回宿舍改善生活,因为厂里食堂的阿姨是广东厨子,白水煮一下的青菜和肉,我实在是吃到想哭。
当时厂里的总工姓王,我们亲切地称他为“王工”,王工是黑龙江人,和我算半个老乡,经常请我出去吃饭喝酒,说起来他还是个老清华,是厂里学历最高的人,我和王工是忘年交。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工厂到市区工作,偶尔还回去看看王工,很感谢他那段时间对我的照顾。
说实话,那时候一眼望不到头,根本不知道未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毕业时候就想要做培训师,也无从做起,当时只是朴素地觉得——还是自己比较靠谱。
没有在东北生活过的人,体会不到下岗是个什么概念,当时大家都以为只要进了国营企业,就可以端一辈子的铁饭碗。
结果等到我父母下岗,需要自己谋生的时候,才知道只有自己的能力最靠谱,靠天、靠地,都没有用。
那样的成长环境,让我缺乏安全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总觉得自己家要穷死了,搞得我哪怕到了今天,如果身上流动资金少了,都会有一种恐慌感。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家里经常要靠各路亲戚的接济,才能更好地生活。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在想:与其一直做大树下面的小草,不如我自己出去搏一把,想办法变成一棵大树。
一路拼过来,今天俨然有一点点“小树”的样子了,最起码我在深圳算是立住了,这颗小草长成了小树,未来也可以为曾经庇佑我家的亲友,给予一些回报了。
不是说有靠山不好,而是说我更希望自己成为靠山。
靠父母会老,靠朋友会跑,唯独靠自己,才是最靠谱的,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