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可控力》这本书是由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苏珊·戴维所写。大部分人对情绪的认知是非好即坏的僵化思维,针对这种认知,作者提出了“情绪可控力”的概念,强调个体不要僵化地回应情绪,而应该在面对情绪时培养思维弹性,进而培养情绪可控力,收获真正的情绪健康。
①『情绪』
为什么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下,情绪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相同的人,重复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下,情绪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情绪,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不能带给人们相同的情绪呢?
其实,这种差异的变化恰恰体现了,人的心情并不由环境决定,而是由感受决定的。
比如,一对情侣去固定的公园玩,刚开始他们很开心。随着日子过得久了,他们的矛盾越来越多,再去那个公园,就只剩下了争吵。时过境迁,他们分手后,单独去那个公园,就只剩下了回忆和落寞。
人没变、环境没变、天气没变,感受变了,一切都变了。
所以,情绪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没有什么客观的量化标准,也没有什么客观的影响因素。
试图通过改变客观环境来改变心情的人,都使错了力。
亿万富翁也有每天满面愁容的。建筑工人也有每天开开心心的。
他们虽然客观环境差距巨大,但是从生活质量角度讲,前者比后者差多了。
那些在生活中非常快乐的人,并不是他们正过着多么富裕的生活,而是他们觉得自己很快乐。
②『视角』
这个视角换在别人身上也一样。
别人的心情也是由感受决定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
如果你邀请一个朋友出去玩,但是他一点都不开心,那么不是你的问题。你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让他开心上。他不开心,是他可能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或者碰到了难题,跟你们去哪里玩、玩什么,没有任何关系。
从本质上讲,你和你们所处的场所,对他来说,都是环境。他的情绪不由环境的要素所影响,只跟他自己的状态有关。
上一次你们出来玩,他很开心,这一次就不开心了,只能说是他的心境变了。
在工作上也一样,有些人看到别人情绪不好,总觉得是自己的过错,总在想是不是自己得罪了对方。
并不是。
记住,在他眼中,周围的人只是环境。他的情绪只跟他如何看待这个环境有关,跟你无关。
他升职加薪了,就会觉得公司很温馨,带给他很多快乐;他被批评、扣奖金了,他就觉得公司很糟糕。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洞见。
不要把别人的情绪跟你挂钩。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理解了这一点,能减少你日常生活中80%的社交烦恼。
③『纠正』
如果你看到别人心情不好,就想如何让他高兴起来,你基本上属于浪费时间。
当他想开了,或者经受住了考验,他的情绪很自然就恢复了。
或者当他的主观想法变了,情绪也就变了。
到我们也一样,环境是很难改变情绪的。网上,一些年轻人总在想,自己在一线城市遇到很多阻碍,想着要不要换个环境,调整下心情。
他们有尝试过的,也有在网上反馈的。基本上,更换城市,更换环境的做法都是徒劳。
他们发现,该遇到的问题,他们还是会遇到,自己的想法不纠正,自己的看法不改变,不管在哪,自己也很难快乐起来。
有些人为了改变心境,或者说情绪,不远万里,穷游西藏、穷游新疆。可是,当他们转了一圈之后,才发现,问题还在那里,并没有解决。思维上的阻碍还是那么多,认知上的卡点,一点都没少。
换个环境,不过是换个环境继续哀伤。
只有你的视角积极起来,你才能拥有积极的情绪。
总结一下,情绪是道主观题,只跟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有关。改变思维、提升认知,才是出路。改变环境的作用极其有限。自古以来的学者大家,都是情绪非常稳定且积极向上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跟普通人完全不同。就像陈道明说的,“我在钱钟书家里,可以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