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的故事
“曲径通幽,安乐山。阅尽世间悲合,独居沁州腹地,隐去春秋功名,把世俗看淡。百年风云,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法华寺,不要奢华,不要浮名。拙朴流芳二百年。劲风松柏,声涛幽谷,溪流古刹。太平盛世,唯吾独行处。”

2022年的11月12号,星期六,又是周末,按照计划,我们准备去县内松村镇后庄村法华寺走一走。
上午8点我们四人一起驾车出发,十几公里的路程,20多分钟就到了一个叫后庄的村庄,穿过村子然后沿着弯曲小溪顺着水泥路行驶,没过多长时间,山势愈来愈高,路边的树木愈来愈稠密,我们感觉这个寺庙快到了。在爬上一个很陡的山坡后,在我们的右手边半山腰上,一个土黄色的庭院闪现出来,法华寺到了。

“幽林听梵音,深山藏古寺”啊,我们一行人中张老师随口一句,切中此意。
休闲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想到山?这要从仙字谈起,何为仙呢?人和山在一起就是 “仙”字,中国人看山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然我们大多数时候,逃离不了工作的琐碎,但幸好有山可依,我们可以做半日神仙,所以啊,休闲最好就是要到山里面去,树林中走一走,人和木放在一起呢就是休闲的“休”字,“闲”乃仙也,最好的休闲不是躺在床上,不是卧在沙发里,而是到山里,到大自然中,让心情放松,让心情舒畅,真正体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来安乐山法华寺吧,可以休息,也可以做半日神仙。

法华寺位于太岳山余脉玉华山东部安乐山下,和玉华山、龙王堂、夫子山、烂柯山几乎一线排列,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和扩建,该寺与沁县松村镇后庄村相距2.5公里,寺中有南北(上下)两座院落,我们一行先沿岁月打磨圆了的黄砂石台阶走进南寺院。法华寺近年来毁坏严重,正在复建,复建的南院正面有7间石窑洞,俗称七窑堂,上面有二层,墙面修旧如旧,用当地传统的麦碾泥抹墙,整体给人以拙朴的美感。殿内塑有韦陀菩萨,地藏菩萨、道明和尚和大悲长者。

从南院走进北院,正面是主殿,名曰三佛殿,殿中央塑有释迦摩尼佛像,两边站有文殊菩萨和普圣菩萨,及数十尊天神。正殿佛像后边有十幅壁画,壁画内容大概是讲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传记,但已经“国产化”了,他们的服饰参照明朝的官服,已经不是古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服饰。

有关释迦牟尼的佛传故事,讲起来不仅绘声绘色,而且生动感人。在三佛殿壁画上,领略释迦牟尼佛诞生前和刚诞生时所显示的种种神迹吧!
东部第一幅画面应该是乘象入胎,这里没见大象,但清晰的表明是一道紫气从天而降。事实上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乡天臂城待产,在蓝毗尼园产下佛陀。传说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

东部的第二个画面为九龙灌顶。画面描绘:太子出生后,九条龙从空中喷水,洗浴初生的太子。画面正中为太子全裸站立,下方是金色束腰莲台,背为双树,头顶祥云中有九条金龙喷水。左右围绕两位着唐装妇人,左前方贵妇着大袖红色裙襦、帔帛、笏头履、头饰抛家髻。右侍者着窄衫小袖长裙、无披巾,服饰色泽艳丽。画面中太子穿大红肚兜。类似九龙灌顶题材敦煌莫高窟现存有北周、五代窟二例。

接下来的几幅壁画描绘的是释迦牟尼太子学艺、出游四门、夜半逾城、降魔成道、涅槃等神化了的传记故事,表现内容共有“十相图”,构图形式上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连环画构图。
殿里还有石碑,记载了法华寺的初建时间、人物等内容,记载了创始人的创业艰难,希望后世多行积善之事,我们一行四人看后感慨万分唏嘘不已,有诗曰:
禅心积善德,
苦行阅古今。
藉此悔读书,
朝朝近浮名。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