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一个29个月男孩的父亲,我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很开心,因为我开心的源泉就是我的儿子,这个年纪,应该是他一生中,最惹人喜欢的一段时光。因此读完这篇文字,当我想象,每天我捧在手里的孩子,有一天会因为我的不称职,变成文中前半部分的样子,我很痛苦。
每个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权利,然而太多人都是以缺席孩子成长为代价。说实话,我也这么想过。
但是现在,我觉得如果让我选择,我不会。我会陪孩子一起长大。育儿即育己。财富,不一定只有金钱。
文中的那句“我的事业即使再成功又有何意义?我曾最深爱的你,并不能让我得意,这已是最大的败笔。”或许是人的心声。有时候,确实无法兼顾。但是反过头来,在你缺席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是不是也在随意指手画脚,也在忽视孩子的思想而强制孩子做许多事情呢?
文中还有一句话“我发誓,将来有一天,我有了儿子,我一定只和他做朋友,而不去做一个道貌岸然、一个永远恨铁不成钢的父亲。”这个道貌岸然、永远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或许就是非常多“成功”父亲的画像。
我最近在看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文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我在一个阶段,也非常习惯于把我的思想,直接套在孩子身上,我觉得我已经说过了,你怎么还那样做呢。有时候甚至因此而责罚孩子,想在想想孩子还是挺委屈的。有时候孩子可能真的不懂他说的,或者是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做了错误的反馈或者行动,就因此被批评被数落。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读到最后,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父亲这个角色其实很简单,当孩子需要我时,及时的站出来,无论是出主意还是直接帮助,只要在几个最关键的时候,别让孩子无依无靠,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