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

作者: 最尾一名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0:30 被阅读0次

    简介

    1. 定义

    观察者模式,又被称为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模式。它属于行为型模式的一种,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变化时,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1. 观察者模式结构图


      结构图
      时序图

    在观察者模式中有如下角色:

    • Subject:抽象主题(抽象被观察者),抽象主题角色把所有观察者对象保存在一个集合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 ConcreteSubject:具体主题(具体被观察者),该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给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发送通知。
    • Observer:抽象观察者,是观察者的抽象类,它定义了一个更新接口,使得在得到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己。
    • ConcrereObserver: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定义的更新接口,以便在得到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应用场景

    • 关联行为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关联行为是可拆分的,而不是“组合”关系。
    • 事件多级触发场景。
    • 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如消息队列、事件总线的处理机制。
    • 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他对象,而并不知道这些对象是谁。
    • 需要在系统中创建一个触发链,A 对象的行为将影响 B 对象,B 对象的行为将影响 C 对象……,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创建一种链式触发机制。

    优缺点

    1. 优点
    • 可以实现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并定义了稳定的消息更新传递机制,抽象了更新接口,使得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示层作为具体观察者角色。
    • 在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一个抽象的耦合。
    • 支持广播通信。
    • 符合“开闭原则”的要求。
    1. 缺点
    • 如果一个观察目标对象有很多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 如果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观察目标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 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参考链接

    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五)观察者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察者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ig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