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一些家长说:
”我小时候被父母打骂大了,太知道那种被打骂的滋味了,现在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打骂他们“;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看上什么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得到过,我一定不要委屈我的孩子“;
”我妈妈管我管得特别严,我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她的同意,读大学之前都没有自己买过一件东西,我一定要给我的孩子自由“......
但结果往往是:
我情绪一上来就吼叫打骂孩子;
孩子想买什么东西,我依然问东问西,最后孩子自己不想要了;
放学晚回家一会,我就担心的跑出去找......
虽然明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好,虽然说好了要改变,但似乎他们的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在脑海里,明明不想这样对待孩子,但其实不知不觉就和他们是一样的。
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中讲到:孩子在6-7岁的时候,会寻找他的重要他人来做为他的模范,只要我们把父母作为重要他人,孩子模仿的对象必然是父母。
不想让孩子再受我曾经的苦,却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怪圈所以我的脑袋里面就会有一个录像机,把他们的言语行为、态度各方面,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喜欢的不喜欢的,通通都会录下来刻进我们的脑海中,所有的人都是这样。
当我教导我的孩子的时候,我没有东西可以借鉴,很自然地我就会把我的爸爸妈妈的那一套,就会用在了现在的生活里面,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子的,他们会把自己认为不恰当的、不适合的、不舒服的,照样地就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某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父母也是一样的。他们自己以前做小孩的时候,他的父母亲怎么对待他,可能他也会觉得不舒服、痛苦、不喜欢,但是录像机已经把这些全部录下来。
所以到了他们在养育你的时候,他们用得不是有效的方法,好的方法,而是他们熟悉的方法,这就是一个模仿的作用。
这样的一个模式它是有可能会代代相传的,如果我们不学习新的方式,我们的父母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怎么对待他们的孩子。
现在既然我们意识到了,又该怎么做才能终结这样的不良模式了?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父母可能不是最好的父母,但他也是在复制他的父母教育他的模式,他也一定是做了那个时候他能做的最好。
不想让孩子再受我曾经的苦,却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怪圈其次我们去学习心理营养,找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心理营养,
告诉自己我现在长大了,我来做我自己的好父母。
我先把我想要做的心理营养做在自己的身上,我来学习对自己接纳,对自己重视,学习相信自己这个人,学习对我自己做肯定赞美认同。
然后我要常常去观察那些,对孩子是非常好的一些父母亲,观察他们是怎么说话的,怎么处理孩子的挑战的,怎么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
当我能够做自己的重要他人,给自己补足心理营养,那么我做了父母,百分之百我就能够给孩子做心理营养。
当然它可能不是一天就做到的,但是我能够慢慢地学习,一边学一边做。
所以不管我爸妈是谁,不管我爸妈怎么对待我,只要我们长大成人了,能够做自己的重要他人,就一定能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做我家庭不良模式的终结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