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心流造物的大学霸:张强(张医生)。张医生是一位专业的脑神经外科医生,并刚刚通过了美国职业医生执照第一部分的考试。作为一个研究脑神经科学的专业人士和一位身体力行攻克考试难关的学霸,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张医生成为了我们心流学院的顾问!
今天,我们为大家呈上我们与张医生专访的第二部分。张医生会为我们“纠正”我们日常对于大脑的那些误区。以下是访谈实录:
Troy:心流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继续跟张医生聊天。上一期节目播出的时候,很多朋友们都说我经常在音频里“胡说八道”,这回终于有一位既专业又耿直的大学霸,张医生站出来纠正我的错误啦!... 其实上一次咱们访谈的时候我就跟大家提到了,我其实是非常希望张医生来多多纠正我的错误的,因为这是我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可以让我认知迭代。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私下里跟张医生的交流就经常是这样的形式,我就经常问张医生一些关于人体大脑运作的问题“是不是这样的…”,而张医生就经常非常沉稳、直率地回答我:“不是的!”...但每次张医生都能用更加专业的视角和道理来说服我,让我真的感到张医生专业知识的基础非常扎实,真的是脑神经科学领域的内行。因此,我们才请张医生来做我们心流学院的顾问!也希望张医生能一直对我这么直率,让我们真正学到脑科学的奥秘,更加了解我们自己。来,张医生,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张强:大家好,很高兴又一次作为嘉宾来和大家交流。我想说,大家平时难免会有一些误区,而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位普普通通心流造物的“学员”,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我也在探索。所以我也想和大家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多和咱们心流造物的庆潇和李斌多多交流。
Troy:哈哈张医生客气了哈,首先请让我小小的纠正您一下哈,您不是心流造物的“学员”,我们心流造物也没有任何学员。我们有的只是我们要持之以恒服务的用户…
其实为了帮助大家最科学地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一直在研究心流的状态和脑神经科学这门复杂的学问。而研究得越多,我们就越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对我们的大脑真的有非常多的误区。而这些误区很多时候就会让我们用错误的学习方法,误入歧途。所以今天,就让我以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向张医生提问这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对于大脑的理解,让张医生来帮我们做一个“澄清”,纠正我们的误区。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正确、深入地对我们自己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有一个了解。
怎么样张医生?
张强:恩,可以。
误区一:人脑是“左右脑”分区的。
Troy:好!那就让我开始第一个问题。我们大家好像有个关于大脑根深蒂固的观念,好像人脑是“分区”的。很多“科普”的文章都提到过,好像我们的左脑代表着“理性”,更多思考的是理工科、数学方面的那些问题,而右脑更多是感性的、文科方面的思考。所以我就很好奇,在你们行业内部看来,“大脑分区”的理论是否是恰当和准确的呢?
张强:首先,我想你所谓的“功能分区”和我们医学里所谓的“功能分区”应该是不太一样的概念。我们医学上讲得功能分区,主要是在说,大脑分几个“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而这些只是“端脑”的一部分,再往下还有中脑、脑干…
通常呢,我们说的都是“端脑”的部分。“端脑”分几个功能区,比如说“运动区”,“感觉区”,枕叶负责的又是“视觉区”,而在两侧的颞叶又有“海马回”,它负责的是记忆功能...
Troy:哈哈果然是学霸,立马开始用起了最专业的名词…
张强:我只是想把最基本的、科普类的知识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让大家了解到,所谓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到底是不是在“左右脑”。
实际上,在以前有这样一个学说,其实是一个“假说”:左脑呢,更多的是控制阅读、计算、数字这样一类的记忆;而右脑呢,更多的是关于音乐、艺术以及空间的一些记忆,所以这两个大脑半球,控制的不一样…
通常来讲呢,这种说法不严谨。因为一个人不论他是想要做什么,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都是需要使用的。只不过是在实验中,给一个正在做数字相关的学习的受试者大脑做一个“核磁”,发现他这一部分的大脑“血流”比较多,可能是这方面的细胞耗能比较多而已,但实际上左右两个脑都是并用的。还有一点,其实左右两个大脑是相互联系的,通过一个特殊的结构,叫“胼胝体”,有非常多的纤维联系的。
通常来讲,我们大脑是有“优势半球”的,通常是左脑。我们平时在手术的时候,如果我们做手术伤及到左脑的语言区(Broca区)的话,这个人说话就会有问题。而如果我们伤及到右脑的Broca区的话,病患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Troy:恩...我来帮助大家梳理、“翻译”一下哈,也就是说,实际上,并不是说“左脑就一定负责理性、右脑就一定负责感性”,不是这样的。而是左右脑具体的功能是非常复杂和细化的,并不能仅仅用“感性”和“理性”这么简单的分类来分割。虽然说左右脑还是有分别的,只是没有我们之前所理解的那么简单。
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思维!科学、真实的世界就是很复杂的。真实的世界中,就是有很多种庞杂的分类、错综复杂的例外、突变…不能简单地分类,更不能以我们凭空“感觉上有道理”的想法甚至想当然而界定。
张强:对,如果你说“大脑哪个区域一定是干什么的…”,这都是不严谨的。比如说,如果你确定一个区域一定是“语言区”,但实际我们在临床上就遇到过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
一位老太太,她得了“脑梗”,由于脑梗生在的区域正好是控制语言的区域。然后我们发现,这位老太太不会说汉语了,但是她英语说得异常的流利。她是中国人,但她之前是英语教师。她得了脑梗之后,她就不说汉语了,却一直在说英语。别人,跟她中文说话,她都用英文回答(换句话说,她损伤大脑语言区之后,只对她的中文水平产生了影响,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英文语言水平)。
Troy:她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么?
张强:对,她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而且她英语说得真的非常流利、自然。
也就是说,我们受到了这样一个启发: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我们大脑的“这个”区域是语言的区域,但这个区域仅仅是负责你的母语,但如果你要是再去学习新的语言,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大脑的其他区域负责那门新的语言了。
Troy:张医生讲的这个案例真的非常有意思!咱们再来聊下一个话题哈。
误区二:打游戏中,
是那些“不确定性”的部分,让我们上瘾。
Troy:在打游戏的时候,我经常就会发现,游戏中的“不确定性”是会经常让我们上瘾的根本原因。比如,我打三国杀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要抽中一些特定的牌,比如说“桃”,或者“锦囊牌”等等,或是我心仪的武将,而每次在等待抽牌结果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带给我的刺激,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上瘾赌博呢…
所以我想,这种游戏中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就是我们沉迷其中,进入到那种空虚的“心流”状态的原因吧。那么这一点,张医生,你认同吗?是不是游戏中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上瘾?
张强:我想反问的是,如果你认为,是“不确定性”让你上瘾,那么假如说,
你在打牌的时候,你一直想要抽中一张牌,但你迟迟不知道结果,甚至你永远都不知道你要抽中什么牌,你还会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吗?
实际上,如果是这样的游戏,你就一定不会感兴趣了。
Troy:你的意思是说,游戏一定要有一些确定性的成分在里面,才会让你感兴趣,是这样吗?
张强:对,人的大脑真正最喜欢的,实际上是清晰、确定的东西。比如说,当你看到这个牌之后,你会在心里感到“啊,原来我的牌来的是这个!”,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才会感到舒服。而在你没抽牌之前,你的大脑一直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所以,你每次从不确定变到确定的状态,这个过程,大脑是最容易上瘾的。
也就是说,当你的大脑确定你会在游戏中不断升级、你能确定性地不断看到你消灭的“敌人”越来越多并且屏幕上有显示,自己不断“确定”这个东西,你才会上瘾。
Troy:也就是说,本质上,只有从“不确定”到“确定”状态的这个过程,才是人脑上瘾的根源!
那么这和咱们人类大脑上百万年来的进化有关吗?是不是我们的大脑就是喜欢这种“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过程呢?
张强:恩,人在远古的时期对自己是有安全的需求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安全和种族的延续。安全,具体就是指你在野外生存不被野兽所伤害;生存,是指你要吃的东西,保持你的健康的状态。而种族的延续更多是指性。而这三个最基本的需求都是需要你有足够确定性的信息。
尤其是安全,如果在野外,野兽迟迟不出现,你就会一直进行观察自己所在的地方到底是不是安全,如果不确定安全的话,你就会一直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
Troy:我终于明白了。其实在野外生存和打游戏是一样的。并不是游戏中完全不确定的东西让我们上瘾,而是诸多不确定的东西中,那些确定性的东西才会让我们上瘾。更确切地说,是那些不确定性的游戏中,“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只有最后就一定要落到确定性上,才会让我们的大脑上瘾。非常好!
误区三:“题海战术”
Troy:还有个话题我也想让张医生跟大家简单聊一下。在我们备考的过程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个方法,叫做“题海战术”。而这方面我听说你们医学领域有一个例子,就是中美医生的对比:
中国的医疗技术可能没有美国那么发达,但是我听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基数大,病患相比美国也就多很多。因此,中国的医生掌握了远比美国医生多的“练手”的机会:一个中国医生做手术可能做了几千例、几万例,但一个美国医生可能一个手术就做了几百例。因此不论是从手术的熟练程度还是积累的经验等角度来看,中国医生熟能生巧,医术要远比美国医生更高明。
相似的例子还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算法模型:数据量越大,模型才会越精准。因此很多人都说,论人工智能和医学的发展,中国都会比美国更有前途。
那么类比到咱们备考这件事情,题做得多,备考就会效果越好。所谓的“题海战术”,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很有好的学习方法呢?
张强:首先我想说,如果题海战术结合科学的方法,它一定能带来很大的提高的。但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题海战术的方法,那么题海战术对你就没有那么奏效。因为如果你仅仅是在“量”上累积,而不思考如何进行题海战术、如何把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组合,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没有反复刻意练习,那你就无法真正提高。
至于中美医生的对比,“孰能生巧”这是一定的。但“熟练”仅仅是一方面。比如说,如果中国医生确实每天做很多台手术;而美国的医生可能很多种手术根本就没有见过,那么中国医生一定会完胜美国医生。但如果,中国的医生工作量太大了,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没有时间对这些手术进行反思,今天手术、明天继续手术、日复一日…而没有总结,那么积累再大的手术量,他们都不会真正有所进步。
Troy:都是在积累一些无意义的、没有思考的那种工作量,对吧?
张强:恩,就是机械化地重复劳动,那么你增长的仅仅是你的肌肉记忆。
Troy:说到“肌肉记忆”这一点,我们还有很多想和张医生探讨的有意思的话题。因为“肌肉记忆”对于培养起先进、科学的学习方法论非常重要!之后,我们还会再节目里和心流学院的课程中有所体现!
好,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次,张医生正式成为了我们心流学院的顾问!如果你购买了我们心流学院的任何服务和产品,有任何的问题,张医生都会用最专业的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理论和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学霸”来为你解答,给你最专业,也最实用学习方法建议。我想,作为一个脑科学专家和一个学霸,也很少有人能够达到您这样的条件!
再一次地感谢张医生,咱们下周,接着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