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桥大学的皇后学院,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牛顿数学桥",它是剑桥大学城里的一大景观,全桥以7177根大小不一的木头衔接而成,有10299个接口,这么多接口,牛顿没有用一颗钉子就完成了,多少年来,无数高材生都梦想着解开这道数学难题,可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有人说这是传说,这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现在的"牛顿数学桥"已经不是没有一颗钉子的桥了,据说是有人为了研究此桥,把它拆开,却再也装不回去,只能运用钉子把桥重新架起固定。
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我知道这个"牛顿数学桥"来源于麦家的《解密》。
曾经有人说,当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时,一本书能够带领你去读另一本书,确实是,我从《朗读者》开始认识麦家,先后读过了《风声》《刀尖》《暗算》《致父亲》……这次我读完《解密》,下一本可能会是麦家花费8年时间写完的《人生海海》。
《解密》是麦家花费11年时间完成的长篇小说,历经17次退稿,写了215万字,可是最终定稿后,却只有21万字,讲述了一位天才数学家容金珍的家庭背景、成长轨迹、事业发展及为国家密码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麦家的笔下,是一个而不为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密码破译人员,他们的工作隐秘而伟大,不能对亲人说,不能对朋友说,不能对父母说,只能把秘密深深地埋在心底。一方面,解密人员是孤独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们是高尚的,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地献给了国家的密码事业,并为之终身奋斗。
《解密》缘起
《解密》动笔于麦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前夕,麦家曾说过:
《解密》于我,似乎不是一部小说,而更像是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本身具有小说的某种特性:曲折、离奇、辛酸、复杂、迷离、寻寻觅觅、是是非非、悲悲苦苦,最后总算是苦尽甘来,有个善良的结局。
写《解密》之前,麦家已经做好了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准备,可是,他没想到,时间跨度竟然是11年。
毕业后的麦家分配到了情报机构工作,也就是在这里的八个月时间,他看到了一群默默无闻、从事着特殊职业的人,他们睿智而孤独,有着异于常人的胆识和才华,这些人给麦家深深的触动,于是,他写下了他们的故事。
故事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穿插着诸多人物的采访实录,时而进入紧张状态,时而娓娓道来,有时又让人疑惑,这究竟是纪实文学还是小说?
有时我常想,麦家之所以把笔触伸向了这群人,也许他们是麦家崇拜的偶像,他们所从事的是麦家没有机会进入的神秘世界;也许,他们肩负着的使命中有麦家的一份;也许麦家早已把他们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许……
密码工作者的孤独与寂寞
《解密》中的主角容金珍是密码破译人员,书中这样形容这份工作,"破译事业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的事业,是男子汉的最最高级的厮杀和搏斗。破译事业是人类最残酷的事业。"
有人说麦家很残酷,在《暗算》中,他让瞎子阿炳以一种异常的方式失去生命;在《解密》中,他把曾经破译过日军一部高级机密的高材生写成了"棋疯子";容金珍的母亲在生产容金珍的那天,麦家用不可想象的笔触描绘出惨烈的场景,预示容金珍的不平凡……
天才是孤独和寂寞的,孤独的容金珍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破译密码的工作中,他的宿舍里布满各种图像和函数表,他有空就研究《世界密码史》,他把密码当成了一座高山,破译密码就是在探寻这座上的秘密。
容金珍沉浸、投入,强烈地热爱着这项工作,稻盛和夫先生说"工作包含着某种比赚钱更重要的意义,工作给人以精神的满足通过工作,可以寻找到人生新的意义和体验。"
在外人看来,容金珍是孤独和寂寞的,但是他的精神是满足的,他畅游在自己的世界中,愉快而幸福。
《解密》中的这个世界,新奇又让人望而生畏,其中的孤独和寂寞,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借此书,我们可以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对工作、对生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