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心理详述

作者: 依恋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17:14 被阅读4次

本文由儿童梦想屋转载并进行了精美编辑,感谢@33

【写在前面】

1 “我爱你/必先爱我自己/否则,我无法爱你/而你,亦当如此”——节选自《如果我爱你》。

2 “人生,是一场修行。”一切的改变之道在于自己有一颗修行之心。每个人都需要不断修行,所以不要紧张害怕。

3 必须要明白的一个问题:爱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能力?

雅各布森认为健康的自尊是持久的爱的基础

下面进入主题:

【缺爱问题是心理学难题】

缺爱这个问题确实是心理学界非常头疼的问题,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问题近乎无解,

也有咨询师确实认为只有运气非常好遇到一个非常好的爱情对象才可能治愈,但这比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大不了多少。

为了彻底分析清楚并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下面简单说说。

【缺爱缺的是父母之爱】

这一点首先要明确,

你缺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

是小时候父母对你爱的不够,

或者忽视太多,或者批评太多,

或者带有很多虐待成分导致的。

【缺爱会导致什么】

缺爱会导致归属感缺失,安全感严重不足

会让人要么苦苦追寻有个依靠,

对她稍微好点的人她会觉得是救星,

但是不久以后发现并不能填补自己的心灵空虚,又很失望;

要么放弃对爱的追寻转而过度追寻自身的安全感

对于有志青年,一生非常努力却总在重要关头掉链子的人,

请注意:缺爱还会造成你的成就恐惧。

对成功的追求可以转移内心的痛苦,

但是真的成功了之后,

就没有更好的目标来转移内心里爱的缺失造成的痛苦了。

所以,每次即将成功时,你会非常紧张,害怕这一时刻到来。

【被爱包裹的控制】

除了忽视、虐待、神经质会给孩子的亲密关系造成强烈的不安全影响之外,

还有一种叫做“共依存症”的现象,

就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过度控制,

造成孩子自我边界不清晰,

无自我控制能力。

这种现象也常出现发生在伴侣关系中。

【爱情能够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点也是需要清楚的。

缺爱缺的是父母给自己的无条件的付出、

关心、包容、支持、信任、鼓励,

而爱情构成的三元素是友谊、激情、承诺,

爱情是美好的,

爱情是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

是平等的,

并不能代替亲情。

【缺爱者希望得到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缺爱的人希望得到的爱情,是对方无条件付出,

对自己的任性、冲动(各种退行行为)非常包容,

“一个非常温柔的人”

“一个对自己无微不至关心的人”

“一个赶不走的情人”

“一个能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

这样的完美爱人的形象,

经常出现在影视剧里,

但是很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缺爱者的爱情模式】

1用控制欲和占有欲来弥补缺爱心

(男性喜欢),

客观上限制了对方自由

2用反复考验对方的方式来验证对方对自己的真心不变

(女性喜欢),

客观上打击了对方的积极性

【缺爱者的爱情悲剧是二次打击】

缺爱者的人生中会有很多的不舒服,

比如容易诱发抑郁症,容易焦虑,

人际关系处不好,

理解人情世故,等等。

但是最惨烈的悲剧还是不断重复的爱情悲剧,

因为把对方当成救星的这种强烈希望一旦破灭,

给心理造成的是严重的二次打击。

为什么会希望破灭,因为期望太高了。

爱情是平等的、自由的,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抚慰心灵,

但不是为了治愈心灵而存在的。

【缺爱者的爱情悲剧时常上演】

本来对自己非常好的人不容易遇到,

慈父或者慈母精神的爱人更是很难遇到,

一般人对爱情的态度都是平等的,

我为你付出你为我付出,

真心换真心。

当然,

我想说的倒不只是缺爱者很难碰到对自己非常好的人,

而是即使碰到了对自己非常好的人,

他也很难填补你所需要的那种情感。

要他既做爱人又做家长,

还要经受种种考验,

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真的很难做到。

开始可能有非常美好的一段经历,

但是对他(她)而言是一种能量的快速消耗。

结果不久两个人都带着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疲惫而分开了。

对缺爱者而言,

如果自己不成长,对方再好,

自己都不会满足,生生把对方逼走。

还有种爱情悲剧:

有些人对分离的恐惧,

导致他(她)去追寻的对象本身就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人,

比如已婚人士、父母一定会反对的人,之类的。

这让他(她)有一种奇妙的安全感:

即我能预见到自己的恋爱失败,

所以找那种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的,

反而可以敞开心扉去爱,

到时候分手也是现实导致的,

不至于那么痛苦。

【结论:爱情可能拯救不了缺爱】爱情很美好,缺爱靠治疗。

治好再来爱,生活更美好。

【结论之外:缺爱是会“遗传”的】

缺爱者因为没有足够的爱,

对子女也不知道如何付出足够多的爱,

这就导致子女也缺爱,

子女长大后成了父母,

又对他们的子女如此。

这种轮回,只有自身的成长才能打破。

常见一些父母,非常努力奋斗,追求完美,

对孩子要求非常高,看起来非常优秀,

但是缺爱仍是自己难以面对的痛,

与孩子也缺乏情感交流。

他们为什么无法忍受失败、忍受平凡?

因为他们害怕停下来与自己内心交流。

【写在结尾】

有一个笑话,

说一个男人去看医生,说他很沮丧。

医生说疗法很简单,

“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了,去看他的表演吧,那样能让你振作起来的”。

那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

他说,“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反对泡学:男人缺爱更严重,性爱不能治疗缺爱】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今天有从事PUA[Pick-up Artist(把妹达人)]的人加我。在此声明,我是非常坚定的泡学反对者。我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1、泡学的本质。泡学的本质是展示一个心理非常健康的男性形象,以达到所谓推倒女生的目的。

2、对女生的危害。泡学让女生神魂颠倒,原因在于那些“展示高价值”之类的方式,确实对女生尤其是缺爱的女生有吸引力。而健康的情感关系应该是真诚、理解、接纳的,爱情则还需要加上承诺、专一。泡学以不真诚为前提,以推倒为目的,对女生的伤害是必然的。尤其是在男生以女生缺爱、心灵未成熟的特点来打压女生来增加自身吸引力或者达到目的后撤退的招式,对女生的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

3、男生更缺爱。为什么很多男生热衷于此道?因为同样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男生能得到的关爱可能比女生更少。另外,在家庭之外,女生更容易抱团取暖,男生则更加孤独。

4、性爱不能治疗缺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性爱是以陌生身体的融合来满足爱的感受,但是分开之后极度的空虚感又会再度袭来”

对性爱的上瘾,和这种空虚感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抑郁的价值:每个人都想成长,只是注意力还在外面】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动力,但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想成长的。人是非理性动物,一般都会在受到挫折之后才会想解决,解决不了之后才会想成长。

抑郁其实是潜意识送给你的很好的礼物,

抑郁把你的注意力引向了自身,

抑郁的状态告诉你,外界一切对你来说的意义是次要的,

把你与强烈的无价值感连接起来了

最终需要发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在自己身上,

在于自我接纳,在于把过去-当下-未来的自己整合,

在于“即使我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

我对自己而言也是有价值的”的觉悟,才能彻底解决抑郁。

【成长的必要:恋爱无法代替自身的成长】

自己的心灵成长是必须要经过的,别人无法代替。

不管是迷恋于泡学的男生,

还是幻想白马王子的女生,

都要明白,自我成长是必要的一步,不成熟的自己投入到恋爱中去,是夹杂了性爱的过家家而已,

如果真的有了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担负起滋养孩子心灵的任务。

如果你的内心还是个未长大的孩子,你能吸引到的人和吸引你的人,也是内心未长大的孩子。

大人与大人谈恋爱,幸福美满;小孩与小孩过家家,啼笑皆非。 

自我成长,不是让你装着成熟、装着沉着。是让你在咨询环境下,更清楚认识自己,内心成长的种子自我萌发,在接纳自己的前提下,更清晰得看清楚世界的本来面貌,更智慧得处理。 

来些科学理论依据:

实验证明儿童早期依恋类型具有稳定性。MaryAinsworth和她的同事发展了一个著名的方法----“陌生人情境”,将幼儿和学步期儿童分为四类。

安全型儿童:

在主要养育者在场时很乐意进行探索活动,

会因出现陌生人而产生焦虑,

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会感受到悲伤,

当照顾者短暂离开后又回来时,

儿童会迅速寻求和照顾者接触,

而重获接触便可以让儿童安心。

从儿童会重新开始探索和游戏的角度来看,这种从过激的紊乱状态中恢复是平稳和完全的。

焦虑回避型 :

分开并不会使他们那么焦虑,

但当照看者返回时,不会自发地寻求亲近,

有些幼儿并不表现出照顾者和陌生人的偏爱。

焦虑抵抗型 :

当照顾者离开时倾向于高度烦恼,

并且表现出比较少探索和游戏,

但重聚时不能很快平静,表现出挣扎,僵硬,继续哭闹或生闷气。

照顾者的在场和安慰的尝试并不能使他们安心,

他们的焦虑和愤怒似乎干扰了他们通过亲近获得安慰。

这两种不安全型呈现出过分防备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来处理情绪激动和矛盾,因为他们似乎不确定照顾者是否会承担调整他们情绪激动的工作(Main & Weston, 1981; Sroufe, 1990)。

紊乱困惑型 :

第四组幼儿则呈现出一系列不定向的行为反应,

给人一种紊乱和不定向的印象(Main & Solomon, 1990)。

幼儿呈现出冷漠的,兴奋的,不安的,

即便是照料者在场都想从情境中逃离的愿望,

被称为紊乱困惑型。

普遍认为依恋类型相关的行为基础于儿童采用的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

因为情绪调节主要通过儿童的主要养育者的帮助得以获取,

儿童的策略无疑就是照顾者对其行为的反射

安全型儿童的行为 :

基础于和同调的照顾者正向的互动,

养育者很少过于情绪唤起,

并且能够帮助儿童从自发出现的紊乱的情绪反应中重新平静下来。

因此,他们能够在应激状态下保持整合,

负性的情绪被幼儿当成是沟通的功能而不是危险(Grossman et al., 1986; Sroufe, 1979, 1996)。

相反,我们推测,由于照顾者的人际和社会的压力以及对儿童的忽视,

甚至怨恨,焦虑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情绪激动并没有被照顾者平复。

同样地,如果儿童被过分侵入的养育方式过分激起,

他们也会过于调整自己的情感,并从可能会激起其情绪的情景中逃离。

焦虑抵抗型儿童,则调节不足,他们加强苦恼的表达可能是为了努力引起预期的照顾者回应。

这些儿童对威胁的感受逾限很低,

会变得过分专著于同照顾者保持接触,但当接触来临时却又显得很挫折(Sroufe, 1996)。

普遍认为紊乱困惑型的照顾者既产生恐惧,又提供安慰,

因此,依恋行为系统产生了强烈冲突的动机。

并不奇怪,严重忽视,身体或性虐待经常和这种类型相伴随

(Cicchetti & Beeghly, 1987; Main &Hesse 1990)。

对陌生情景试验中的儿童的跟进纵向研究:

对青春期和年轻成人的AAI( 成人依恋访谈)研究戏剧性地呈现了依恋的稳定性

(Georgeet al., 1985)。

AAI询问被试童年的依恋关系和对其现在的意义。

这个实验依据Main & Goldwyn (1994)的评分系统打分,

这个系统将个体分为安全自治型,不安全回避型,不安全专著型,或由于丧失或创伤导致的未解决不定向型,

分类根据他们对早期经验的叙述的结构化的特性。

自治的个体清楚地评价依恋关系,

把依恋关系看成是极其重要的,

不安全的个体则不能很好地整合他们对这些经验的记忆和经验对他们的意义。回避型的人否认和贬低早期的关系,

专著型个体在他们现在和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里倾向于困惑,生气和被动。

两个研究(Hamilton, 1994; Waters, et al., 1995)显示幼儿和成人依恋类型分类68-75%的相关。这证明了依恋类型在整个生命期间的明显的稳定性。用其他的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也有相似的发现(Hazan & Zeifman, 1994)

有更多的证据显示,依恋关系可能在困难和剥夺的跨代转移上有重要作用安全型个体的小孩和他们有安全依恋的是其他类型的3到4倍(van Ijzendoorn, 1995)。

甚至,在儿童出生前就对父母依恋类型进行的评估的预测性研究中,结果也是如此(Benoit & Parker, 1994; Fonagy et al.,1991; Radojevic, 1992; Steele et al., 1996; Ward & Carlson,1995) 。

这些发现强调了养育质量在儿童依恋类型上的重要性。我们实验室的这些发现说明:除了气质,以及像经验,社会支持,婚姻关系,精神病理,人格这些情景性因素,父母养育的依恋类型也有预测作用(Steele, Steele & Fonagy,准备中)。

至于说到依恋类型和人格障碍的联系,我们可以预期在幼儿安全感的决定因素和犯罪行为的长期预测因素有广泛的重叠。

【判断自己的缺爱心理程度】 

缺爱疗愈专家:光之泉老师,知乎小V,心理学本硕全日制,博士研修,心理协会法人

可以加我微信:12315785,免费测试评估。

公众号里也有很多心理测试:依恋心理(yilianxinli),让你一万年不缺爱的心理学

相关文章

  • 缺爱心理详述

    本文由儿童梦想屋转载并进行了精美编辑,感谢@33 【写在前面】 1 “我爱你/必先爱我自己/否则,我无法爱你/而你...

  • 缺爱的恶性循环

    现在心理知识普及,什么媒体都能听到心理问题分析。总的来说,所有心理问题最后都归结于缺爱。 因为缺爱,所以暴躁; 因...

  • 从小缺爱的女孩,能是一个好妈妈吗?

    缺爱的妈妈容易让孩子也缺爱 依恋理论的纵向研究发现,幼年时期的缺爱心理会大概率延续到成年时期,成年父母的缺爱心理与...

  • 《承认吧,你就是缺爱!》

    单亲孩子,总是极度缺爱,缺又拼命掩饰。心理自卑,缺乏自信。

  • 书评与书单,每日成长的5本书推荐

    缺爱 缺爱是一部心理学书籍,描写了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人们心中越来越缺乏存在感的本质原因便是缺爱。 缺爱最典型的表...

  • 《教育散落在点滴里》

    2020.01.01星期三 每一个“刺头”孩子都是缺爱、缺自信、缺成功体验、缺关心理解的,我们要足够强大、温暖和坚...

  • 不要挣扎了,中三条以上,你就是个缺爱的人!

    ​ 【判断自己的缺爱心理程度】 缺爱疗愈专家:光之泉老师,知乎小V,心理学本硕全日制,博士研修,心理协会法人 可以...

  • 内心缺爱的人的追求

    心理学家:内心缺爱的人,余生都在追寻这4样东西 没有人的成长经历是完美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缺爱”。而缺爱...

  • 内心缺爱的人会怎么样

    心理学家:内心缺爱的人,余生都在追寻这4样东西 没有人的成长经历是完美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缺爱”。而缺爱...

  • 有爱是幸福之本,缺爱是心病之源

    【判断自己的缺爱心理程度】 缺爱疗愈专家:光之泉老师,知乎小V,心理学本硕全日制,博士研修,心理协会法人 可以加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缺爱心理详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ow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