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小宇刚搬来A市,投入一些资金搞了一个烘焙工作室,刚开始没什么生意,愁眉不展,寝食难安,时刻都在思考如何提高营业额。
可有些事情却让他倍感苦恼,一些朋友全都消息过来,什么“当老板啦,恭喜恭喜”“发财别忘了小的”之类恭维的话自然就不讲了,无意义,实际情况自己最清楚,更多的是一帮“伸手党”,
“做甜品啦?寄点给我试吃啊,吃的好给你宣传”,
“没吃怎么给你宣传啊,你先搞点给我尝尝”
“过去?没时间啊,你送过来吧”……听到这些话,小宇内心很失落,但也没有多想,毕竟要尊重朋友层次的多样性。
没想到一个发小也来凑热闹,那天,她正在寒风落日中发传单,那边微信轰不停,
“你丫的竟然不给我寄”
……
看到这句话,她突然觉得有些生气,这世上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吗?“我为什么要给你寄”这一回复,对方傻眼了,一直追问是不是本人。
其实早在前几天刚开业的时候,小宇特地跟这个发小要了地址,只是因为忙碌,没有来的及邮寄甜点过去,那边就等不及了,几个社交平台各种评论催促。小宇看到也就当个玩笑,可是今天她却觉得再也忍不住了……朋友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她在心里不停问自己?想想另外几个好朋友二话不说直接下单,相比较这种支持,让这个发小的形象一下子跌落了许多。
也许这是个玩笑,可是玩笑开多了就会被别人当真吧。
更何况,哪个玩笑里没有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们是好朋友,我们亲密,但不是没有间隙,好好维护间隙会变小,稍有不慎,间隙就会变成裂痕。
例2
也是小宇的故事。
刚来A市时机缘巧合,和之前以为客户联系上了,这个客户年纪小3岁,是位男生,未婚。
第一次是在晚上聊天的,因为刚开始做生意,小宇想和每个圈里的朋友搞好关系,所以没有拒绝他的聊天,一直配合着,不知不觉聊到了深夜,对方睡着了……
好吧,自此以后,这位男士每天都“缠着”小宇聊天。在他看来也许聊天是个打发上班无聊时间的一个好方法,可这让小宇倍感苦恼,不忍拒绝,可又被缠的很烦,白天微信发不停,晚上也不放过。
没过多久,小宇越来越少的回复了,对于“你在哪儿”“在干嘛”“出去做什么”之类的问题更是看都懒得看。一天晚上,小宇正在翻看简书的文章,
“在干嘛”
“在看书”
"什么书'
“简书”
“简书是什么书”
“你自己不能百度下吗”
……
“我百度了,都是鸡汤文啊”
“不全是”
“那是什么呢?你给我说说呗”
……
实在无语,心理的潜台词是,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都说我在看书了,一直发信息,不觉得打扰到我了吗?
最终,小宇也没有敲出着段话,她总觉得自己都如此疏远了,对方感觉不到吗?难道一定要摊开说才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交朋友也得尊重别人的生活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人并不是对小宇有想法,只是认为他们是“铁友”,
真是被他的行为彻底打败,不敢想象朋友都如粘人,若是情侣或者夫妻不得戴上枷锁?
终于有一天,无可奈何的小于“摊牌”了
“我觉得你可以去找些有意义的正经事做做,聊天没问题,一天到晚沉迷聊天就是有点虚度时光了,可能我说的有点直接,也许等你再成熟点就明白了,两年前我就不在聊天软件商浪费时间了”
“你以为我想这样啊,还不是没有女朋友”
看到这个小宇更觉得可笑,“女朋友是人生全部吗?自己不变的优秀缘分来了也把握不住”
“好吧,我知道了,浪费你时间了”
……
果然之后,再没找小宇闲聊。
密友归密友,但亲密无间真能做到吗?恐怕很难吧。
给对方空间,给自己找点靠谱的事情做做,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
网友评论